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评估的启示
范颖茵+叶莉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510308)
Key:大数据;高校图书馆评估;自我监测;服务绩效
Summary:文章通过介绍高校图书馆评估发展趋势以。
高校图书馆开展自我监测,一方面需要以校级版数据库为参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自身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高校图书馆借助大数据获取馆藏分布(校区图书分布、学科专业图书比例等)、图书借阅记录(阅读偏好、读者分布等)、电子资源利用情况(资源库使用情况、主页浏览量等),并对一系列相关数据加以统计分析,一方面能够丰富评估的支撑材料,另一方面更是为开展嵌入式服务打下基础。高校图书馆开展自我监测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用户,评估正好是其了解自身不足、提升服务价值的契机。
以用户为核心是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而服务绩效是评价图书馆服务价值、关注用户体验的试金石。傅耕石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存在缺乏读者参与、非科学化、形式化严重、非周期性和无责任性的硬伤[7]。如今,高校图书馆评估主要以馆藏量等数据为指标,缺少对服务绩效的考查,不具备全面的评估价值。20世纪80年代,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始引入绩效评估,评估研究经历了投入——产出绩效评估、用户影响成效评估、对全社会贡献价值评估等阶段,其教育问责与图书馆评估已实现有机结合[8]。2001年,日本京都大学围绕读者
服务、数据库与数据量、设备与设施、财政、管理与运营、图书馆宣传资料等内容,建立了业界较为认可的外部评估体系[9]。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提出将Library Cube方式与学生满意度、就业信息、学生管理信息等系统连通,建立多维数据库,以定量定性的方式对高校图书馆服务价值进行评价[10]。这些国家在高校图书馆评估体系的构建上为我国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借鉴。
与馆藏量等“硬数据”指标不同,服务绩效的评估指标更多地与用户有关联,涉及用户主观评价等一系列“软数据”。图书馆处理庞大的“软数据”时,不能只依赖传统的统计方式,还需要应用大数据技术。其中,获取数据库的利用率、图书的借阅量、用户评价、学生成绩、就业等相关数据,引入一定的业绩计算方式,计算服务绩效是较为有效的方式。因此,通过加强数据挖掘的深度,增加数据的相关性研究,加强数据库建设与对接等实践手段,评估制度的决策者将能更好地制订有价值的评估指标,从而使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体系更为完善。
3各级部门在迎评工作中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教育部门是主导评估方向的核心职能部门。首先,通过广泛的咨询和研究后,教育部门应加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颁布,优化现有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图书馆评估方案,或考虑实施独立全面的高校图书馆评估制度,切实将教育问责与高校图书馆评估科学地结合起来。其次,教育部门应继续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全民阅读情况、高校教育质量情况等调查,严格落实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工作,从宏观管理的角度科学调配资源,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指导。最后,教育部门要正确引导高校迎评的风气,强调投入——产出的服务绩
效,准确把握评估的根本价值取向——人才培养,在指标的制订上除了关注“硬指标”,更要关注用户评价的“软指标”,将指标内涵从“量”向“质”推进。
评估是各高校阶段性必
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评估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