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胡子蛙”不遇
2015年底,我曾经写过一篇《寻“万鱼户”不遇》的文章,说的是我们在当年11月去丽水景宁,想要拍一只绰号“万鱼户”的东方白鹳却与它失之交臂的故事。那次,我们刚到那里,这只因迁徙迷途而在那里已经逗留了两个月之久寻“胡子蛙”不遇
2015年底,我曾经写过一篇《寻“万鱼户”不遇》的文章,说的是我们在当年11月去丽水景宁,想要拍一只绰号“万鱼户”的东方白鹳却与它失之交臂的故事。那次,我们刚到那里,这只因迁徙迷途而在那里已经逗留了两个月之久的东方白鹳,恰好已经于前两天飞走了。
问题是,为什么我拖了两个月才去拍这只东方白鹳呢?一开始固然是没有时间,而到后来,我又想,11月下旬是俗称“胡子蛙”的崇安髭蟾的繁殖时间,丽水离宁波又这么远,去一趟不容易,何不趁拍东方白鹳的同时,也把“胡子蛙”给收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很遗憾,寻“万鱼户”不遇,后来寻“胡子蛙”竟然又不遇。另外,为了方便起见,这里把寻大树蛙不遇的故事也一并记录之。
深秋高山寻奇蛙
可能很多人很好奇,崇安髭蟾是怎么样的一种动物?为什么又叫“胡子蛙”?
说真的,我比大家更好奇,所以才会不惜来回800多公里去寻找它,可惜没有亲眼见到,因此也只能搜罗资料,给大家一个关于崇安髭蟾的大致印象。先从它的名字说起,崇安是地名,位于福建武夷山市;髭,即髭须,胡须的意思,认真说来,“唇上曰髭,唇下为须”;蟾,是说它是锄足蟾科髭蟾属的两栖动物。显然,关键词是“髭”,原来,成年崇安髭蟾的上唇两边生有一对黑色的角质刺(有的为两对刺),看上去跟不修边幅的男人一样,胡子拉碴,故名“髭蟾”。崇安髭蟾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蟾类,栖息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林木繁茂山区,在以武夷山为中心的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带分布较多。
崇安髭蟾平时藏匿得很好,难以见到。它有个奇特的习性,即在秋末冬初繁殖。到了11月深秋季节,绝大多数两栖动物都已进入冬眠,而此时却正是崇安髭蟾的求偶时节。雄蟾于入夜后进入溪流,大声鸣叫以吸引雌蟾,有人说,那是“鹅叫般的洪亮鸣声”。
那次,我和妻子,还有朋友孙小美,先到景宁兴冲冲去找东方白鹳,结果大失所望。我还开玩笑说,没事没事,接下来我们去找“胡子蛙”崇安髭蟾,这个不会飞走的,而且有专家“锤男神”(王聿凡,网名“锤锤”)同行,一定可以拍到的!
于是,我们又从景宁县赶到龙泉县,与事先约好的“锤男神”在山中某村落碰头。当天晚上,一行人驱车来到海拔约1000米的高山上,在一条溪流附近停车,这地方“锤锤”以前做调查时曾经来过。时值11月底,又是在这么高的山上,气温之低可想而知。但我们都很兴奋,心想马上就可以看到传说中的“胡子蛙”了。
刚沿着溪畔走了没多久,左边山坡上就出现了一双亮晶晶的眼睛,不知道是什么野生动物。大家都惊呼了起来。走在队伍前面的“锤锤”前去查看,这双眼睛马上消失在了黑暗中。“锤锤”说,应该是一种麂(小型鹿科动物),已经跑掉了。于是我们进入溪流,开始找髭蟾。“锤锤”说,奇怪,怎么没有听到叫声?我们一行人分头仔细找,可惜一只髭蟾都没有找到,当然,也不能说一无所获,至少我们发现了很多崇安髭蟾的蝌蚪。这些蝌蚪都是好几厘米长的大个子,隐伏在冰凉溪水下的石头边。仔细看,它们的尾部与背部相接处,有一条浅色斑,形似
寻“胡子蛙”不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