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含答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含答案
2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反,则F浮=G物-F3。
例4:把质量是200g的塑料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塑料块有一半露出水面。(g取10N/kg)
  求:(1)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塑料块的体积和密度?
5、排水量法:F浮=排水量(千克)×g
轮船的满载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开水的质量,船也是浮体,根据浮体平衡条件也得:船受到的总F浮=G总,而排水量(千克)×g,就是船排开水的重,即是浮力,又是船、货的总重力。
(二)浮力重难点解析
6
.
分析 其实质是比较变化前后的V排.
例: 一块冰浮于水面,,其水面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 冰熔化前:由于漂浮,F浮==m冰g/ρ水g=m冰/ρ水.
冰熔化后:由于m水=m冰,由ρ=m/V得 V化水=m水/ρ水=m冰/ρ水
因 V排水=V化水,即冰熔化成水后,刚好填满原来被冰排开的水的体积,因此,水面保持不变.
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

例一 请利用弹簧测力计、水、烧杯测出一块小石头(ρ物>ρ水)的密度.
① 实验原理 F浮=G-F拉(称重法)
② 步骤
a 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记为G石;
b 用弹簧测力计悬吊着小石块,使之浸没在水杯中,并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拉;
c 由F浮+F拉=G可求得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石-F拉;
7
d 由F浮=ρ液gV排和G=mg=ρ物gV物及V物=V排得ρ石= ρ水
例二 利用量筒、水、细针测出不沉于水的蜡块(ρ物<ρ水)密度.
① 实验原理 F浮=G(漂浮法)
② 步骤
a 先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0;
b 然后往量筒中放入小蜡块,待小蜡块静止后,记下水面现在所对应的刻度为V1,即蜡块漂浮时V排=V1-V0;
c 用细针将蜡块全部按入水中,记下现在水面刻度为V2,此时蜡块的体积为V蜡=V2-V0;
d 利用漂浮条件F浮=G,即ρ水gV排=ρ蜡gV蜡得出ρ蜡= ρ水

第一种方法
原理 F浮=G-F拉和F浮=ρ液gV排.(称重法)
器材 弹簧测力计、烧杯、适量的水、适量的待测液体和一个密度大于水和液体的物体.
过程 用上述器材分别测出物体在水中和待测液体中的浮力,则有 即:ρ液=
第二种方法
原理 F浮=G物(漂浮法)
器材 量筒、水和待测液体、一个密度比水和待测液体小的物体.
过程 用上述器材分别测出物体在水中和待测液体中的V排即可,即:由G
9
物=F浮水和G物=F浮液可知
ρ水gV排水=ρ液gV排液,也即ρ液=
.
.
基本公式 F浮=G-F拉(式中的G和F拉分别为称在空气中的物体和称在液体中的同一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适用范围 .
.
基本公式 F浮=F向上-F向下.
适用范围 此法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或计算浸没深度已知的规则物体所受的浮力.
.
基本公式 F浮=G排液或F浮=ρ液gV排液.
适用范围 普遍适用.
.
基本公式 F浮=G物、F浮+N支=G物、F浮=G物+F拉.
适用范围 漂浮体、悬浮体、沉底、连接体等.
其中称重法、原理法、,才能顺利完成浮力问题的解答.

a 明确研究对象
9
b 明确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漂浮、悬浮、沉底、上浮或下沉等)
c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除分析重力、浮力外,还要注意是否有其它相关联的物体对它有拉力、压力等)
d 列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的平衡方程(在展开方程时,应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字“全浸”、“部分浸”、“漂浮”、“沉底”、“露出水面”等)
e 解方程求出未知量.
(三)物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含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幸福人生
  • 文件大小3.23 MB
  • 时间20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