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论《李娃传》与《曲江池》的主题差异
—以李氏形象的变迁为例
姓 名: 陶文静
二级学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08 (2)
学 号: 08111220
指导教师盐城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论《李娃传》与《曲江池》的主题差异
—以李氏形象的变迁为例
姓 名: 陶文静
二级学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08 (2)
学 号: 08111220
指导教师: 柏红秀 职称:副教授
2011 年 11 月 5 日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应用前景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元杂剧大量运用唐传奇的题材,从多方面承袭了唐传奇,同时在许多方面又与唐传 奇存在差异,特别是在主题的创作上,由《李娃传》中的人性主题转变为《曲江池》中 的爱情主题。主题的转变具体体现在李氏形象的变迁上,《李娃传》中的李娃由一个道德 救赎者演变为《曲江池》中执着追求爱情的李亚仙形象,透过这一主题的转变,我们可 以窥探出元代社会和唐代社会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代作家创作心态和视角的变 化。
应用前景:
有利于更好的从创作主题角度以及形象的塑造方面看元杂剧对唐传奇蓝本的改变。
二、 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内容:
元代石君宝的杂剧《曲江池》是对唐传奇《李娃传》的二度创作,由于作者身处于 不同的时代背景,因此创作主题出现了很大差异,由《李娃传》中的道德主题转变为《曲 江池》中的爱情主题,这一主题的转变具体体现在李氏形象的变迁上,即李氏由道德救 赎者转变成了爱情追寻者。形象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李氏在性格上的变 迁,李娃是经历由恶到善的性格转变,而李亚仙是始终向善的;第二,面对阻碍势力时 行动的变迁,李娃由服从走向反对,而李亚仙始终进行着顽强地抵抗。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李娃传》和《曲江池》主题差异具体体现在李氏形象的变迁上
三、 研究思路、方法和当前收集的文献:
研究思路和方法:
1•首先认真研读文本《李娃传》和《曲江池》
,归纳并整理出人物形象在 文本中的差异之处,从而引发对作品主题的思考。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唐代和元代社会的相关社会状况,从大背景中寻求不同时代作者 的创作心态,从而有助于分析主题转变的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烙印。
4•查阅相关资料,敏锐地洞察自己所研究课题的前景,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反思。
收集的文献:
朱东润主编:《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14 页。
吕薇芬:《名家解读元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5页。
傅雷译:法•丹纳《艺术哲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46页。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篇》(元明清卷),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1998年版,第10页。
幺书仪:《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王文才:《元曲纪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98页。
《元史•列女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4484页。
宋濂:《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81页。
四、特色或创新之处:
盐城师范学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