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酒店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〇〇九年九月
目 录
一、专业分析……………………………………………………………1成酒店的接待服务。
(3)方法能力
①自学与创新能力;
②计算机处理分析信息能力;
③任务执行能力;。
④酒店服务应变能力。
(4)学分要求
表1 学分要求表
项目名称
毕业要求
备注
毕业总学分
150分
毕业最少学分要求
各领域学分统计
专业技能学习领域学分
110分
占总学分73%
职业能力拓展领域学分
20分
占总学分%
基础性学习领域学分
20
占总学分%
课外素质拓展10分
10分
不计入计费总学分
(5)职业资格要求
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就业意愿至少获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中之一:中级餐厅服务员证、职业点菜师证、中级客房服务员证、中级调酒师证、中级茶艺师。毕业后能胜任酒店前厅服务、餐厅服务、客房服务、职业点菜师、收银等岗位工作。
(四)生均经费成本分析
2006年,酒店管理专业有学生255人,总教育成本(包括设备综合年度折旧费、生均师资支出、生均公用经费以及二级学院自身经费开支等)3048110元,生均成本15317元。
2007年,酒店管理专业有学生273人,总教育成本(包括设备综合年度折旧费、生均师资支出、生均公用经费以及二级学院自身经费开支等)3975312元,生均成本11831元。
酒店管理专业2007年生均成本11831元,低于重点支持专业的年平均生均成本694元,低于的幅度达5%。其主要原因是2007年学生人数较2006年增加137人,从而摊薄了2007年生均成本,使该专业2007年生均成本较2006年生均成本下降3486元。
根据以上分析,示范建设以来,仅从成本的角度来说,酒店管理专业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学生人数稳步上升,生均教育成本逐步下降。
(五)效益分析
经过示范建设,本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校企双向全程介入”人才培养模式得以长足地探索与实践,大胆探索壮族民居博物园(明仕山庄)的实体运营与管理,极大的提高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成为广西乃至北部湾经济区酒店类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本院已经成为区域性旅游酒店类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随着本专业进一步深入建设,效益将会更加明显。
1.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录取分数逐年上升
表2 招生数量表
酒店管理专业招生数量表
招生时间
人数
超过最低录取控制线的平均分
2006年
122
26
2007年
151
42
2008年
196
62
2.人才质量稳步提高
从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来看,示范建设以后,本专业的毕业生人才质量逐年提高。见表3:
表3 毕业生追踪情况表
毕业生追踪情况表
学生毕业时间
良好率
优秀率
2006年
55.3%
39.2%
2007年
39.3%
57.2%
2008年
12.2%
77.8%
毕业生人才质量的逐年提高,促使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稳步提高。以就业率和毕业生平均薪资来看,表现为就业率稳步提高与毕业生平均薪资的稳步提高。见表4、表5:
表5 毕业生平均薪资表
3.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步步提高
2007~2008年,派出本专业多骨干教师,对广西银河大酒店、圣展酒店、沃顿国际大酒店、大王滩风景区酒店等企业员工先后开展了《酒店礼仪》、《酒店对客服务艺术》、《酒店英语》、《酒店管理》等专题培训,培训各类员工共896人次;已完成《壮族民居博物园(明仕山庄)委托经营可行性研究》等技术服务项目,为企业节约研究成本至少20万,为广西的旅游酒店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广西及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本专业在示范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师资、技术、人力等优势资源,可以在酒店员工培训、酒店技能服务、酒店委托经营等方面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强大的服务。
4.推动专业群发展力量巨大
酒店管理重点专业的示范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对专业群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专业“校企双向全程介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专业群(旅游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改革的思路、做法为专业群所借鉴,促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
重点专业的实训基地为专业群所共享。例如校内实训基地金龙酒楼,餐厅、客房主要适用酒店管理专业,但同时也适用于旅游管理专业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金龙酒楼的厨房更可以直接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所用。校外实训基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