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子冈的一生.ppt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彭子冈
为信仰而以文报国的巾帼英豪
农业经济学家、翻译家叶笃庄撰写挽联:
“有两只慧眼,于重重黑暗中,明察秋毫,鼎鼎大名垂青史;
握一管神笔,从处处间隙里,写出雄文,闪闪烈焰照人间”。
一、生平与新闻传播活动
彭子冈,原名彭雪珍。1914年2月7日生于江苏苏州,1988年1月9日卒于北京。
1936年北平中国大学肄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大公报》驻北平记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天津《进步日报》和《人民日报》记者。1954年后任《旅行家》杂志主编。
彭子冈的父亲是留学日本的博物学家,民国初年是大学教授兼任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
1926年弃官回苏州专心执教。
学生时代
彭子冈少年即崭露写作才华,受到当时《中学生》杂志主编叶圣陶的赏识。在叶圣陶等人的指点下,文字表达基本功日益扎实,也培养起她以文为生、用笔助言、为天下人状哀怨的人生理想。
《中学生》在上海的热心读者和文艺竞赛优胜者徐盈,进入了彭子冈的感情生活,他们从书信来往到相知相爱。
1933年7月,曾与徐盈共同创办《尖锐》文学杂志的汪金丁在上海被捕后关押在苏州。
彭子冈受徐盈的委托去看守所看望汪金丁,曾一度引起风波。
她以探监的体验创作了第一篇小说《狱囚》,她将她认为过于女性,俗气的名字舍掉,换了一个男性化的名字“彭子冈”来做笔名。也是在《中学生》上,她用这个笔名第一次发表了一篇思索和探讨的短片小说《狱囚》。
1934年夏,考入北平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她并不在乎成绩的好与坏,说:“根本我不承认上学只是念书,要紧的还是学习群众的生活啊!有活力的生活才是可讴歌的呢。我之换学校无非是想看一看更广阔的世界---其实也只能说是瞧瞧中国青年学生生活的一般情形而已。”
工作经历
彭子冈在进入大学读书半年后退学。经中学时代的图画老师的介绍,她参加了上海《妇女生活》杂志的工作,跨入新闻界的大门。
彭子冈在《妇女生活》落了根,担任助理编辑同时还才写专稿。就在这段时间里,以《妇女生活》记者的身份,彭子冈进入江西红军革命根据地进行采访,对其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她采写的新闻特稿文采四溢,很快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引起了名家大师们的注意。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邹韬奋约彭子冈为《生活星期刊》采写鲁迅葬礼的特稿,她为此采写的《伟大的伴送》得到报界人士的好评。
1936年11月,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负责人沈钧儒、邹韬奋等因从事民族救亡活动在上海被捕,羁押在苏州高等法院看守所,史称“七君子事件”
彭子冈化名“小梅”,冒充史良的堂妹前去探监。回来后她将史良慷慨激昂的谈话整理成《堂姐史良会见记》,在《妇女生活》杂志发表,进一步引起人们对七君子的关注。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记者有次机遇,能与这些大家有所交流实在大幸。
而彭子冈的幸事,怎会之词一件。之后,又在北京采访了五四中成长起来的著名文学家冰心。

子冈的一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