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歌剧中的咏叹调.doc试析歌剧中的咏叹调
摘要:学习声乐的人会接触到很多歌剧中的咏叹调,但通常我们对整个歌剧并不是很了解,这对咏叹调的演唱是相当有难度的。如果我们在唱这些咏叹调的同时,能运用专业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那么,将对我们更好地演绎作品,表现人物性格及特征,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关键词:歌剧;咏叹调;《苍原》;《情歌》
咏叹调是歌剧中富有抒情和戏剧性的独唱曲,它能集中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旋律富有抒情性,歌词强调情感的真挚表达,结构形式精炼,注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结合。
对一首咏叹调逻辑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在演唱咏叹调时抒发人物内心的情感。下面我将以歌剧《苍原》中《情歌》的咏叹调为例来进行分析。
一、剧情分析
分析一首咏叹调首先要从分析剧情开始。《苍原》这部歌剧述说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清乾隆年间,寄居在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中国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为了民族生存和对自由的追求,在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毅然举族东归,行程万余里,历时七个月,付出重大牺牲,终于回到中国故乡天山,这一民族大迁徙曾被一位英国史学家称为震撼世界的壮举。回归的历程是艰险的,沙皇军队的围追堵截,部族内的奸细艾培雷在中间阻挠破坏,舍愣、娜仁高娃与渥巴锡曾有过利益上的恩怨,种种个人间的矛盾冲突与民族大义的取舍,让土尔扈特人在血与火,情感与理智间交战,英雄的生命在回归的路上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二、《情歌》三次出现的情感变化
《苍原》的唱词充满了高度的文学性,其中女主人公的主题曲《情歌》带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风格,柔美而深情,充分体现了《苍原》的音乐所产生的巨大艺术魅力。
歌词如下:
“送哥送到太阳升,送哥送到星儿落,叫声远行的人儿呦,阿妹有话对你说:如果你是辽阔的草原,我就化作蜿蜒的小河;如果你是蜿蜒的小河,我就化作河上的清波,从你的胸膛轻轻流过……如果你是河上的清波,我就化作渴饮的马;如果你是牧马的人,我就化作悠长的牧歌,带给你唱也唱不完的欢乐!”
《情歌》在《苍原》中演唱了三次,第一次是女主角娜仁高娃误以为情郎去世,带着对过去两人相恋的美好追忆及对逝去爱人深切的惋惜之情,以绵绵悲情独唱了一遍;第二次是重唱,娜仁高娃与舍愣久别重逢又陷入到新的矛盾中,无法决绝的痛苦表白,部分再现地演唱人物心理,体现为抉择的矛盾;第三次是娜仁高娃为了正义而牺牲,族人以混声合唱的形式出现,曲调之悲切充分烘托了土尔扈特人民对娜仁高娃的同情与赞美,这种由个人情感与部族情感发生矛盾时,女主人公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精神激励其部族更加坚定的爱国热情和归乡的信念。
三、从音乐素材角度分析
(一)特有的民族风味
《情歌》是具有浓郁蒙古族音乐特征的歌曲,蒙古族长调的引用使节奏自由、宽广、绵长,从而呈现出极大的张力,旋律的大跳与流动缠绵的长线条的结合,集中体现了高亢、豪迈、流畅、抒情的音乐风格。
1.《情歌》的旋律
在演唱《情歌》这首曲子时,首先就应重视分析旋律的结构、语汇和特征及所体现的形象上的含义,这样才能唱出它应有的风格和效果。
例1:
这条旋律属于优美、委婉的抒情性风格。它的主题是以三连音构成的,单从音乐上来看,演唱这一旋律时,首先要突出它的线条,唱得既要连贯,又要掌握它的生动地节奏美,而这一切都不能脱离这一旋律最本质的东西――抒情性,深刻
试析歌剧中的咏叹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