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纸从哪里来》是义务教育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纸和环保》中的第二个主题。本单元是环绕树木与环境的关系,有《纸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纸从哪里来》是义务教育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纸和环保》中的第二个主题。本单元是环绕树木与环境的关系,有明确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省用纸的良好习惯。本主题的重点不是知识,而是通过活动让小朋友理解我们平常生活中的纸张的重要原料是树木,为背面的“保护森林,节省用纸”的主题学习奠定基本。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平常生活中的纸非常熟悉,把纸和森林这两件事物联系在一起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不断地用数字、图片等方式协助学生搭建保护森林和节省用纸之间直观的桥梁,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并通过亲自收集环境被破坏后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多种资料,理解树木与人的生活关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受,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产生节省用纸的意识。
三、教学目的:
情感与态度:体验参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爱惜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2、理解制造纸张的重要原料和生产过程;
3、理解自然环境被破坏后给人类带来的劫难。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节省用纸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爱惜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2、理解制造纸张的重要原料和生产过程
3、理解自然环境被破坏后给人类带来的劫难。
教学难点:理解制造纸张的重要原料和生产过程,养成节省用纸的良好习惯。
四、课程资源整合
1、文本资源:课本、教师指引用书
2、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通过调查、收集资料、数据记录等措施理解纸从哪里来。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件。 2、故事《蔡伦造纸》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造纸过程的资料。
2、收集森林对人类生存、生活重要性的有关资料
六、活动时间:一学时
七、教学过程预设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活动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揭示主题
出示一张白纸问:同窗们,这是什么?
我们平常生活中用纸的地方可多了。同窗们做作业、画画、折纸工,人们包装用的纸箱以及流通的各国货币都需要用纸。(课件出示)
我们中国人真聪颖,发明纸,纸从哪里来?你们想懂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纸从哪里来》
学生观看课件内容。感受纸的好处,以及纸从哪里来。
通过亲切谈话引出本课课题,让学生懂得中国人真的了不起!我们的祖先实在太棒!我们的祖先实在太有才了!
二、观测体验、感悟理解
1、师播放故事《蔡伦和造纸的故事》,(大概5分钟)
2、谈话:刚刚我们一起观看了录像,哪个同窗可以把蔡伦造纸的原材料说一说。
3、师:从刚刚的生产过程中我们懂得古代造纸术使用材料及过程,那么现代化造纸的材料是什么?请同窗们打开课本p22,(出示树木茂盛图)
1. 森林里的树木除了可以造纸外,对我们的生活尚有什么作用?请同窗们分组四人小组交流课外收集到
纸从哪里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