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论文古代汉语语法论文
从语言迁移角度论古汉语与现代英语学习
摘要:英语和汉语在形式上存在很大差异,给学习者带来困难,同时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也为学习创造了条件。本文从一崭新视角简略地介绍了古汉语学习和英语学习之关系,对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母语迁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认为外语教学中对古代汉语的教学不仅对汉语学习很重要,更能促进对英语学习,有利于英语教学。
关键词:古汉语,迁移;母语;英语学习;对比
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语言学家及心理语言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已经掌握了某一语言的基本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外语学习者来说,其外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知识的影响。同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交流模式和话语结构,母语中已有的这方面知识也必然会以种种方式影响外语交流模式和话语结构的习得。这种影响称为外语学习中母语迁移(transfer)现象。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与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产生正迁移。古代汉语虽然出现年代和现代相距很远,但仍然和现代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按照迁移理论,这必将对英语学习产生正迁移,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的相同之处也为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他们掌握古代汉语的各种语言现象。
一、迁移理论
母语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重要课题。过去近五十年的母语迁移研究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和发现,也对研究中的问题和新的方向做了分析和探索。Lado曾指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那些与母语相似之处容易学,而那些与母语不同之处则难学;第二语习得的困难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跨语言的差异来确定。心理学对迁移的研究可追溯到18世纪的形式训练说,人们通过语言训练,认为言语能力可以自动地迁移到其他语言的学习上去。与迁移理论有密切相关的还有对比分析研究,早期的行为主义者提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对目的语有影响,主张将母语与目的语进行比较,从中了解之间的差异,并发现学习者在学习中的困难。根据这一理论Lado提出母语迁移观点。他认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到第二语言的学习。同时,他通过对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差异的程度与学习者学习上的困难程度有密切的联系。他认为第二语言中与母语相似的成份对学习者来说是简单的;与母语相异的成分对学习者来说是困难的。Lado的这一对比分析假说指出了语言迁移现象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比较母语与目的语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容易犯的错误和出现的困难。后来Kelleman在语言迁移中应用了标记理论。他认为无标记的成分在迁移的过程中会逐渐停止。同时,Zobl等人认为无标记成分易迁移,有标记成分不易迁移。无标记成分易迁移现象存在于语言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的第二语言学理论也帮助人们对语言迁移现象取得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解释了一些原来用传统的对比分析无法解释的现象。
二、语言迁移的分类
由于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这种迁移会对第二语言学习给予一定的帮助。同时,由于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迁移也会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给第二语言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
古汉语论文古代汉语语法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