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无衣》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国风·秦风·无衣》,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作为《诗经》中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此诗赞颂了即将参加作战的将士,同仇敌
《无衣》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无衣》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国风·秦风·无衣》,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作为《诗经》中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此诗赞颂了即将参加作战的将士,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秦哀公赋此诗,表示同意申包胥的请求,决定出兵救楚。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作品原文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⑴。王于兴师⑵,修我戈矛,与子同仇⑶!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⑷。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⑸!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⑹。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⑺,与子偕行⑻!
作品注释
⑴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⑵王:指指秦君。
⑶同仇:共同对敌。
⑷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⑸作:起。
⑹裳:下衣,此指战裙。
⑺甲兵:铠甲与兵器。
⑻行:往。
白话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文学赏析
在《诗经》大量的战争题材作品中,《无衣》一诗以其高亢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3] 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如前所述
《无衣》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