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后汉书▪左周黄列传》曰:“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东汉建立)以后,复增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敦厚之属。”汉代通过上述选官标准
《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着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人欲中自有天理”,要把道德意识与物质欲望相联系。其用意在于
“欲由理生” “人欲天成”
“存理灭欲” “以理统情”
“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然后来一个全国暴动,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形势的大革命”的观点,他认为必须要有“政权建设”才能推动全国革命的波浪式前进。这反映了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梁启超在其《中国史叙论》中,把中国史分成三个阶段,或者叫三个中国,即“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这反映出梁启超
,由鲍狄埃填词、狄盖特谱曲的《国际歌》诞生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其歌词“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歌词内容体现了当时欧洲
工业化加速社会分化
、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领导的湘淮集团战胜太平天国、捻军,重新统一国家,但像湘军这样以儒生为将的军事力量为维护清朝血战,有清一代前所未有。这种变化反映了
汉族士大夫对清王朝统治的最终认可
、李鸿章等是洋务运动的代表
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