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季度汇报 /演讲报告
雷电专业建筑物防雷设计
2018. 06. 02
进度要求
第6周:有关建筑物防雷要求
第7周:确定课题
第8周:检查资料查询情况检查,提交方案背景
第9周:提交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
门和窗是建筑物围护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窗的种类
平开窗、推拉窗、固定窗等
玻璃窗、百叶窗、纱窗、防火窗、防爆窗、保温窗、隔热窗
等。
门的种类
平开门、推拉门、转门、弹簧门、折叠门、自动门等
拼板门、纤维板门、胶合板门、百页门、玻璃门、纱门、防
盗门等。
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
高层建筑
10层及以上的居住建筑和高度超过24米的其它建筑
高层建筑结构类型
砖石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
钢结构
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层建筑的节点构造
框架结构的节点构造
高层建筑楼板形式
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
高层建筑的内部设备
高层建筑中给排水设备
钢筋混凝土结设备层布置及空间的利用
监控
机房及网络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
防雷工程设计原则
1、根据“防雷技术规范”中的雷电防护分区原则和风险评估方法的各参数计算法,确定防雷等级和防护措施。
2、系统外部防雷设计(按国标GB50057-1994),应在系统建筑物土建和设备综合设计阶段完成,并为系统内部防雷设计提供条件。
3、考虑系统以后的更新发展,应在各设备机房、变配电所、各层设备及其它一些合适的地方等部位预埋等电位连接板。
4、应本着经济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综合考虑防雷设计。
5、系统按综合防雷措施设置的防雷系统方框图。
防雷工程设计
6、设计内部防雷装置时。应充分考虑接闪功能、分流影响、等电位连接、屏蔽作用、安全距离、加装SPD保护器等重要因素。
7、根据防LEMP的要求,将系统划分不同的防雷区,并规定各区域空间不同的LEMP的保护级别。
8、雷电防护设计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对可能进入系统的通道和途径,都要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9、设计前,要认真调查系统所在地点的地理、地质以及土、气象、环境、雷电活动等情况。
防雷工程设计
防雷工程设计
1、新建工程收集资料内容
(1)观察了解被保护系统所在地区的地形、地物状况、当地气象条件(雷暴日)和地质条件。
(2)需保护的系统的形状、结构、长度、宽度、高度及位置分布。
(3)系统内各种设备的种类、功能、性能参数及分布情况。
(4)系统内各种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信息的传输方式。
(5)系统内配供电方式。
收集资料及勘测内容
(6)系统所在建(构)筑物结构的情况,以及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和距离。
防雷工程设计
2、对已建(扩、改建)工程收集资料内容
除上述应收集的资料内容外,还应收集勘测下列相关资料。
(1)检查防直接雷接闪装置的设置情况,引下线连接可靠性的程度,预留、预埋引入各种信号线的管道及设备基座接地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防雷引下线是否利用靠柱子外侧主筋作引下线,与信息接地系统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防侧击雷措施设置情况。
(4)强电及弱电竖井布置位置是否合适。
(5)系统内各种金属管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电缆桥架等与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情况。
(6)由室外引入(引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与建筑物环形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情况。
(7)各个隐蔽施工部位的检测记录及质检验收报告。
(8)系统内各种设备特性的相关资料。
(9)总等电位连接及其他局部等电位连接现况,共用接地装置施工现况等及图纸资料。
防雷工程设计
3、系统内各种设备的安装特性
(1)各种设备是否全部位于系统内。
(2)各种设备在系统内的布置位置。
(3)供电方式(HV、LV等)和配电方式(TN-S、TT、IT)。
(4)电缆内部布局及引入系统的方式。
电源线与信号线是否设在“强电井”、“弱电井”或专用金属导槽。
防雷工程设计
4、系统内各种设备特性
(1)各种设备的端口耐压特性及浪涌抗扰度。
(2)各种设备的雷击防护水平及效果。
(3)各种设备的布线系统。
(5)配电房是否安装接地汇集排。
(6)系统内各子系统是否安装接地分汇集排。
(7)各种接地线、汇流线、汇集排的材质及有效截面。
(8)本系统内是否有金属线与周边其他系统相连。
防雷工程设计
防雷工程设计的依据
1、提供的被保护范围及欲实施防雷工程的委托书。
2、被保护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及雷电环境。如经、纬度、海拔高度、林木覆盖率、水面占有面积、年降水量、年雷暴日等。
3、地面落雷密度(次/)。
4、建筑物
雷电专业建筑物防雷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