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八景
甘谷八景由悬崖大像、石鼓擎雪、天门春晓渭川秋烟、朱圉晚霞、灵凤耸翠、南岭清波、鼍峰旭日组成。与甘谷原八景(:天门春晓\魁阁凌霄\悬崖大象\渭水秋波\堰渠流玉\柳岸垂金\朱圉晚霞\陇坻春耕)有些出入,但总体上可以概括天堂般的甘谷,甘谷八景
甘谷八景由悬崖大像、石鼓擎雪、天门春晓渭川秋烟、朱圉晚霞、灵凤耸翠、南岭清波、鼍峰旭日组成。与甘谷原八景(:天门春晓\魁阁凌霄\悬崖大象\渭水秋波\堰渠流玉\柳岸垂金\朱圉晚霞\陇坻春耕)有些出入,但总体上可以概括天堂般的甘谷,文化底蕴深厚的甘谷!(以此纪念今年快要来临的三月八山春游)
悬崖大像
悬崖大像即甘谷大象山石窟,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县城五华里处。那里有一座正看如旗,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旧名文旗,现名大象山。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
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现存二十二个窟龛,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
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象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从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为大象山了。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大象山石窟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维修。2001年该石窟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距离火车站有8公里。在车站有直达甘谷的汽车,也可乘火车直接从甘谷车站下车。
石鼓擎雪
石鼓擎雪:在县城南朱圉群峰中,为朱圉山之最高峰,远望如石鼓,近瞧似卧牛。雪落
其上,冰峰入会。风景区以草原风景为主,%,并有石鼓山、黑潭寺、石门峰、龙台峰、花园崖、老虚崖等几十处景点。其中,位于朱圉山主峰之上海拔2625米的石鼓山,因郦道原《不经注》中有“有石鼓不击自鸣,鸣则兵起”的记述,而备受史学家重视。建于元至正年间的黑潭寺傍山取势、葱林环抱,寺潭相依、典雅之至。古坡景区内有14万亩的天然的牧场,这里森林茂密、山甜草茂、物产丰富,牛羊满坡,是附合现代旅游“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理想胜地。
天门春晓
天门春晓位于甘谷县城南,海拔1500米,是甘谷县名胜风景旅游区之一,自古以来有“天门春晓”的美誉。山巅有始建于秦汉、重建于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一公元1031年)的东岳庙,有泰山之神东岳天君的塑像,苍柏环抱的古庙是采伐本山原始松木所建。塑像壁画,庄严肃穆;殿宇楼阁,巧匠精工;楹联匾额,出于名家。庙院内两株红白牡丹植于北宋,系珍贵的文物树木。天门山山势巍峨连峰耸峙,古木成林,山花似锦。南岭渠水,潺潺环绕;盘山公路,直通山顶。正如《甘肃通志》描述甘谷县城的景色:“关岭东峙,朱圉西雄,南仰天门,北环渭水,万山四塞,复岭重网。”是观赏城区景色的最佳去处。每当旭日东升,登临山顶,晨雾中环视四野,但见层峦叠嶂,绵延起伏,颇为壮观;俯瞰渭水平川,烟雾缭绕,玉带蜿蜒,高楼林立,霞光
甘谷八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