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接长且两端应按受拉锚固的钢筋。
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
“通长筋”可分为受力筋和分布筋,两者作用不同。
受力筋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分布筋作用主要是防止板面温度裂缝。
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注意事项
一般的说,架立筋是梁中用来架立箍筋的,差不多出现在三肢箍以上的梁,就是两边的筋是通过了,中部筋只有附加筋(也就是我们说的挑筋),如果没有架立筋的话,中部的那肢箍筋没法绑了,所以出现了架立筋。
也可以说不受力的角筋是架力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箍筋的肢数
箍筋肢数是指梁的竖向,柱的横向箍筋的肢的数量
长S状的是1肢,U型或矩形的是2肢,以此类推
垂直于柱、梁截面剖切可以切到几根箍筋就是几肢箍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箍筋计算问题
箍筋长度=构件截面周长-8*保护层厚+4*箍筋直径+2*钓长. 8*保护层厚,你先把箍筋看成四段钢筋,每段的长度是构件的边长减两个保护层,呵呵,,所以刚才是多减了4*箍筋直径,*钓长是指弯钩长度,是实际长度减去弯钩增加长度.
通长筋与架立筋的区别
一般的说,架立筋是梁中用来架立箍筋的,差不多出现在三肢箍以上的梁,就是两边的筋是通过了,中部筋只有附加筋(也就是我们说的挑筋),如果没有架立筋的话,中部的那肢箍筋没法绑了,所以出现了架立筋呀.
1、梁往往并非一跨,,,质量确有保证时也可用焊接.
2、,是梁最重要的受力筋.
3、梁的的支座需要附加筋和负筋,此类钢筋往往伸入相邻跨三分之一处截断,不是贯通筋.
4、.
5、梁的箍筋为多肢,上下筋不能满足肢数要求时,,仅为满足箍筋肢数要求,保证梁的整体性,图纸上不需要标注.
6、梁的侧面有时需要增加构造筋,抗扭钢筋等等,集中标注必注
盖筋板筋
盖筋--梁的支座部位,承受负弯距的作用
板筋--用于楼板的钢筋,一般有单向板,双向板。一般底筋满布,支座处有盖筋
分布筋
大部分都是出现在楼板上的,只要有板筋就有分布筋,分布筋是出在上层筋上面的,成 90 ,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在剪力墙上,墙梁与墙柱之外的墙体纵筋横筋亦称作分布筋。
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力钢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在剪力墙上,墙梁与墙柱之外的墙体纵筋横筋亦称作分布筋,在03G101-1框架剪力墙图集中,就有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与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的构造做法。
分布筋出现在哪?
出现在单向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
板的上部的钢筋,放在最上面的就是受力筋,抵抗负弯矩的,之下的就是分布筋!
简单的说,分布筋是放在受力筋的内侧:
如果是下部,受力筋的内侧就是上边;
如果是上部,受力筋的内侧就是下边!
分布筋的作用
1,固定受力筋2,将受力筋的荷载均匀的分散在受力筋上,使受力筋均匀受力,3,按照图纸设计计算。
分布筋、温度筋的计算方法
依据GB50010-200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
建筑常用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