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4)太华供热公司 太华供热公司位于西安市东二环和北二环交汇处陕西重型机械厂院内。热电厂内目前装有 150 吨/小时中温中压循环流化床锅炉 2 台。供热能力 300 吨/小时,全部用于供暖,目前实际供暖面积 179于城市道路改造和建设用地要求;近几年建设的管网多为直埋敷设,管道破损较轻。 (2)西安市热力公司 主要采用直埋和地沟敷设,由于城市规划无管位,部分主干线敷设在防空洞内。 (3)西郊热电厂管网于1991年建设,采用直埋和地沟敷设。
(1)直埋敷设管道 热水管道保温主要采用聚氨酯保温管,保护层为 PE。蒸汽管道保温采用高温复合预制保温管,保温结构自钢管向外依次分为六层结构:第一层为润滑层,材料选用硅酸铝纤维毡;第二层为反射层,材料选用铝箔;第三层为高温隔热层,材料选用硅酸钙瓦,双层错缝搭接安装;第四层仍为反射层,材料选用铝箔;第五层为聚氨酯发泡层,材料为普通聚氨酯泡沫塑料;第六层为外保护层,材料采用机械缠绕玻璃钢纤维。 (2)管沟和架空敷设管道 一般采用岩棉及硅酸铝保温材料,保护层采用玻璃丝布或玻璃钢。施工做法按国家有关标准图集执行。
3管道热补偿 架空敷设管道主要采用自然补偿或方形补偿器。地沟、直埋敷设管道主要采用波纹管式补偿器或填料式套筒补偿器。补偿器工作条件为:蒸汽管最高工作压力 ,最高工作温度 270℃。补偿器按工作压力 PN=、温度不小于 300℃选型。 4 阀门 采用截止阀、蝶阀和柱塞阀等,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或焊接。
(1)西安市集中供热是热源厂生产的蒸汽或高温热水通过热网送往用户换热站,然后转换为低温热水,向用户提供采暖或生活热水。每个用户基本上都要设置换热站。根据热媒的参数不同设置为汽水换热站或水水换热站。换热器主要采用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容积式换热器等等。 (2)各中形式的换热站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将热源厂输送的热转换给各个用户,使供热单位和用户的热网形成各自封闭的循环,即就是通常所说的供热一次网和用户二次网,而换热站就是将一次网的热转换给二次网的中间设备。
(3)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西安市各个供热公司的热只供到换热站,也就是说,换热站不属于各个供热公司,换热站的产权归各个用户所有,热力公司只和物业部门结算热费,物业再和居民结算热费,各用户的换热站热力公司只是起到监管作用。这种情况就造成换热站不能及时调节,不能很好的得到维护。各个热力公司也只能建议物业部门进行保养和调节,不能起到决定性因素。所以有的用户换热站年久失修,疏于保养,各种设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造成能源浪费,耗能过大的现象。
热源存在的问题 集中供热缺口大。 西安市目前三环内现状集中供热总面积为 5810 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区域按供热范围和主要热源点划分为 5 大主要供热区域,即城东区、城西区、城南区、城北区和中心供热区域。
西安市集中供热区域划分图
截止到 2010 年西安市集中供热的热源有 14 座,供热面积为 5810 万平方米。包括灞桥热电厂、西郊热电厂一、二期供热工程、解和供热站、南大街集中供热站、经济开发区供热站、城北热电厂、西联热力公司、雁东供热站、太华热电厂、朱雀热力公司、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供热站、嘉晟热力公司、明德门供热站、西安热电供热公司等。由上表可见,西安市三环内现状供热总面积为 5810 万平方米,根据建委统计数据,西安市目前建筑面积为 亿平方米,则现状集中供热普及率为 %,与国内集中供热发达城市供热普及率约 70%还有较大差距。 所以,西安市集中供热热源站点少,城市供热管网覆盖缺口仍然较大。由于区域供热热源的位置分布、供热能力及供热距离的限制,在整个市区,有很多区域城市供热管道还没走到,集中供热区域覆盖缺口较大。
西安市在供热事业发展的初期,供热系统的规模较小,多数为枝状管网,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不高,绝大部分系统的运行简单,调节手段多为质调节和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各集中供热系统相互独立发展,没有统筹规划城市管网的建设,未能实现多热源的联网运行。 随着西安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快速发展,城市热网的规模不断扩大,热网结构逐渐从单一的枝状热网向着多热源、环状热网等复杂形式发展。多热源联网技术是国外供热先进国家为节约能源、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综合运用水泵调速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热水管网运行技术。近年来,西安市城镇集中供热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热用户对供热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供热企业对其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也越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