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1919年-1949年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1919年
《南京新建设计划》
1920年
《南京北城区发展计划》
1926年
《南京市政计划》
1928年10月
《首都大计划》
192层次。
市域城镇体系:市域空间发展格局强调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字型发展轴的构想,即长江两岸沿江束状交通走廊是市域城镇的主发展轴,市域南北向德交通干线为城镇的次发展轴。
市域城镇形成主城——新市区(3个)——新城(7个)——重点镇(13个)——一般镇(41个)五个等级结构,发挥各级城镇不同区域服务中心的作用。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示意图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1991-2010)》
都市发展区布局:
规划提出构筑“以长江为主轴,以主城为核心,结构多元,间隔分布,多中心,开敞式的都市发展区空间格局”。
除主城外,在3个新市区要加快培育次区域中心,形成多中心格局,共同承担南京区域中心职能。
一城三区扩张示意图
都市发展区2010年规划图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1991-2010)》
主城用地功能优化:
通过优化用地功能结构,提升主城整体品质,进一步保持和发扬主城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空间特色。
老城——强调环境品质的提升和历史文化特色体现;
新区——强调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多元化就业机会提供。
主城空间结构图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1991-2010)》
三、南京现行规划
1、南京都市圈
2、构筑一日生活圈和一小时通勤圈
3、城镇空间结构
4、市域城镇结构
5、市域城镇发展策略
6、规划空间结构
7、
城市性质 :由“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调整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基于南京的历史文化、科技教育、综合交通等方面在全国的现实优势和长期以来表现出来的在全国较高的综合竞争力 。)
规划区范围:南京市行政区域
规划层次:
市域: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范围;
都市区:包括六城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全部和六合区大部,以及溧水拓塘地区,是南京高度城市化地区。
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共同组成。
规划层次
三、《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
徐州市
宿迁市
淮北市
宿州市
扬州市
镇江市
黄山市
九江市
南昌市
六安市
安庆市
景德镇市
阜阳市
毫州市
蚌埠市
合肥市
池州市
宜城市
滁州市
马鞍山市
淮南市
淮安市
铜陵市
芜湖市
巢湖市
协作圈层
城市
数量
宁合昌战略联盟圈
南京、扬州、镇江、淮安、泰州、宿迁、徐州、马鞍山、合肥、芜湖、滁州、巢湖、淮北、宿州、毫州、蚌埠、阜阳、淮南、铜陵、六安、安庆、池州、黄山、宣城、南昌、九江、景德镇
跨江苏、安徽、江西三省27地市
南京都市圈
南京、扬州、镇江、淮安、马鞍山、芜湖、滁州、巢湖、宣城、溧水、高淳、句容、仪征、天长、来安、全椒、和县、当涂、溧阳、金坛、丹阳、扬中、江都、高邮、金湖、宝应、洪泽、盱眙、明光、凤阳、定远、长丰、含山、无为、繁昌、南陵、郎溪
跨两省9地市28县市
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圈
南京、扬州、镇江、马鞍山、芜湖、滁州、溧水、高淳、句容、仪征、天长、来安、全椒、和县、当涂
跨两省6地市9县
构建南京都市圈
南京与周边城市联系的轨道交通规划图
南京机场到周边城市高快速交通网络规划图
加强轨道交通向都市圈城市的延伸:规划新增六条南京都市区通往南部两县以及周围城镇的都市圈快速轨道交通线。分别是:宁高线,禄口-高淳;宁马线,铜井-马鞍山;宁和线,桥林-和县;宁滁县,林场-滁州;宁仪线,仙林-仪征;宁句线,汤山-句容。
加强南京机场、铁路枢纽与周边城市高快速路网的衔接:扬州、镇江、句容方向:S243高速/城际轨道Z1线;滁州、天长方向:宁滁、宁连-高速三环;都市圈快速轨道交通线/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合肥、巢湖方向:宁合、宁巢+联三高速;都市圈快速轨道交通线/城际轨道+城市轨道;芜湖、马鞍山、宣城、溧阳方向:宁马、宁宣+联三高速、宁杭;快轨/城际轨道+城市轨道。
禄口
仙林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