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古诗-赏析
【原文】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古诗-赏析
【原文】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译文】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行船被风浪所阻,微风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水中的宫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当到达岳阳时,准定在岳阳楼上欣赏湖光山色。
【注释】
山峰:指黄陵山。(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边。湘水由此入湖。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庙,世称黄陵庙。词题一作“黄陵庙〞。词句也稍有差异)
鳞鳞:形容波纹细微如鱼鳞。
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
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
【写作背景】
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分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遇风受阻,写了这首词。?宋六十名家词?题作?黄陵庙?,个别语句亦稍有出入。
【鉴赏】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开头两句,写风气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活力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这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程度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张孝祥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风光,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是写的天气乍变,微风初起时的湖上风光,也是变天的前兆。有经历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因为这霞光辉映,“鳞鳞细浪〞过后,将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天气。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非常安闲自在。用“斜阳〞点明时间是黄昏,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要起风,皆是妙笔。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古诗-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