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古诗-赏析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注释
①斸:大锄,这里用作动词。有掘的意思。
②禾:禾苗,特指稻苗。
③秀:谷物吐穗扬花。
爸爸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抽穗田家-古诗-赏析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注释
①斸:大锄,这里用作动词。有掘的意思。
②禾:禾苗,特指稻苗。
③秀:谷物吐穗扬花。
爸爸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的仓库已经修好了等待征敛。
赏析
中晚唐为数众多的悯农诗中,短小精悍之作首推李绅?悯农二首?,下来就要算聂夷中?田家?了。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平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微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获得了很大的效果,显得非常耐读,这又决不是偶尔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假如正面从收租情事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官家已仓〞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论者往往知道诗歌语言的详细形象之美,不知道亦有概括抽象之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诗句,就好在用泛写的方式,概括了一般丰年的情事,并不以详细形象见长。此诗前二句也一样,“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只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
田家-古诗-赏析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