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和镜片》说课设计一、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是《科学与技术》第四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小学 生学习阶段第一次接触光学仪器,并对其原理进行初步的探究。学生 在生活中接触到面镜与透镜的机会很多,很清楚在需要时该选择哪种 镜。然而在通过进《镜子和镜片》说课设计一、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是《科学与技术》第四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小学 生学习阶段第一次接触光学仪器,并对其原理进行初步的探究。学生 在生活中接触到面镜与透镜的机会很多,很清楚在需要时该选择哪种 镜。然而在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学生对两种镜的成像原理不甚了解, 因此当出现较为复杂的组合光学仪器(如潜望镜)和变形光学仪器(如 凹面镜与凸面镜)时,就难以理解了。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乐于 探索,所以在单元教学处理上,首先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使学 生较快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左右相反,上下不变”。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会自然的产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考。然后通过实验比照,发现平 面镜能对光进行反射,并进一步通过潜望镜的结构将平面镜对光的反 射这一认识进行深化。最后以游戏的形式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将这 一原理利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与学习特点,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
下:
知识与技能:
能归纳和简述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并以此初步对潜望
镜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会根据情况运用所学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探究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照、观察,发现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
通过实验观察,体验平面镜成像原理一光的反射,并以 此对潜望镜工作原理进行探究;利用所学进行实践,学会用平面镜解决一些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与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仔细思考和相互合作的 探究精神,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这是一节光学内容的物理课,从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课程的位置 来看,属于初次接触光学仪器的打基础课。应此在课堂教学上结合学 生的认知水平,更加偏重学生的认识与体验,核心概念把握到认识“平 面镜可以通过反射光成像”即可。为防止过于严谨与晦涩的实验演示 带来的沉闷课堂气氛。在课堂中以学生活动贯穿始终,以边玩边学的 思路将学习过程隐含在各项学生活动中。
活动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生活入手,揭示课题
通过生活中很常有的,脸上有脏东西照镜子的习惯直奔主题。
观察交流,认识特点
因为导入局部使用照镜子的例子,学生对镜像的基本特点也较为 熟悉,所以在引入后直接使用卡通人物照镜子的活动使学生迅速放松 心情、融入课堂,在卡通人物的选取上特别选取了学生较易观察的造 型,左右局部动作差异大,易于进行
比拟区分。通过活动学生很容易 得出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大小相等、距离相等、上下不变、左 右互换”等。
游戏反应,巩固掌握
在四个特点中,大小相等和距离相等是学生原有或较易得出的结 论。而上下不变与左右互换不仅相对而且容易混淆,因此通过贴鼻子 的游戏迅速巩固,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此游戏的设置另有两点 考虑:一是隐伏通过平面镜一次反射可看到背后,为后面平面镜两次 反射看到贴在自己背上的东西作铺垫。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
《镜子和镜片》说课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