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鸡兔同笼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才能目的】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纯数学问题的应用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情感目的】通过对祖国文明史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7、3鸡兔同笼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才能目的】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纯数学问题的应用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情感目的】通过对祖国文明史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信心.
【重点】根据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我们伟大祖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科学知识的创新和开展作出了宏大的奉献,特别在数学领域有[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名著流传于世,普及趋于民众,许多问题粗浅易懂,兴趣性强,如[九章算术]下卷第三题目“雉兔同笼"等,漂洋过海传到了日本等国,对中国古代文明史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精品文档请下载)
“雉兔同笼”题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关,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问题1、“上有三十五头"指的意思是什么?“下有九十四足”呢?
答:“上有三十五头”指的鸡和兔共有三十五个头,“下有九十四足”指的是鸡和兔共有九十四只脚.
问题2、你能根据问题1中的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并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
(分小组进展讨论,然后请两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上板演)
解:设有鸡x只,兔y只,那么
x+y=35 解之得 x=23
2x+4y=94 y=12
答:共有鸡23只,兔12只.
这个古老的数学问题,用今天的方程解决,表达了古为今用的原那么,为后人理解了数学的过去和如今,当代的著名的数学家陈省生教授在说起“鸡兔同笼”时,曾另有一番别有幽默的延伸:“全体鸡兔立正,兔子提起前面的两只脚,请问如今共有几只脚?”……(精品文档请下载)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四大文明古国,像这样粗浅有趣的数学题目还有很多,我们的书上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例题
以绳测井,假设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假设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
接下来老师看一下,那位同学的古文程度好,那位同学能自告奋勇地解释一下,这段古文的意思?
(用绳子测量水井的深度,假设将绳子折成三等分,一份绳子长比井深多5尺;假设将绳折成四等份,一份绳子比井深多1尺,绳子、井深各是多少尺?)(精品文档请下载)
(分小组进展讨论,然后请两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上板演)
解:设绳子长x尺,井深y尺,那么
解之得 x= 48
y=1
73鸡兔同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