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拯救衰退
王轩 一旦经济陷入衰退,人们总是会说,“只有一次新的技术创新出现,衰退才会改变”。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技术革命阻止衰退”一说来自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说,创新的出现会形成浪潮式的技术拯救衰退
王轩 一旦经济陷入衰退,人们总是会说,“只有一次新的技术创新出现,衰退才会改变”。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技术革命阻止衰退”一说来自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说,创新的出现会形成浪潮式的效果,创新者先获得消费者追捧并赢得高额的创新利润,随后这种创新会“扩散”开来,出现大量效仿者,创新者的投资扩展为效仿者的普遍性投资,引发信贷扩张,虽然创新的利润率会被摊薄,但创新将变成一种全社会共有的基础性财富存活在经济之中。苹果推出的iPad刺激平板电脑业,就是典型的案例。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以及推演出的“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阶段模式,非常有说服力,但熊彼特的理论有一个盲点,即:“怎样的宏观经济环境才有利于创新者?”或者说,“经济泡沫时期的创新概率,同经济萧条时期的创新概率是否―样大?”
这个问题的结论是:实体经济技术创新主要来自于经济萧条和停滞,而金融创新主要来自于通胀和泡沫期。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的主体,主要是小企业而不是大企业。如果细数这100年最伟大的100件产品,大部分是小企业开发的。
衰退是创新的“礼物”
为什么技术创新来自于经济停滞期、萧条期?用柯兹纳的话说,“创新必须是自由发散的。如果整个社会存在着持续拥有高利润的行业,那么所有的资源都会扑向它,从而使得人们不用通过艰苦技术创新来获得企业进步。”就像最近这八年,中国房地产一直是个高利润行业。加上中国的政府推行货币政策来助推城市化,导致房地产的利润长期居高不下。所以,房地产行业鲜有技术创新。
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小企业出现的前提是要素价格很低,假设其一诞生就要面对高昂的房租,光此一项就能将小企业“搞死”。而在经济停滞萧条期,要素价格是便宜的,无论房租、人力资本还是设备价格都处于低位,而且需求是“不足”的、“有限”的,更是“苛刻”的。那些有雄心的小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接受苛刻的市场条件,必须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哈耶克说,通胀时出现的新产品都是“不值钱”的,因为需求是被货币刺激出来的,是虚伪的。以苹果公司而论,它的革命性力量不是iPod,iPhone、iPad,而是2001年推出的iTune模式。1999年至2001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需求萎靡,通胀很低,乔布斯等人可以心无旁骛地研发iTune。
对创新来说,经济衰退有时是必要的条件。
中国为什么没有出乔布斯
现在人们关注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乔布斯这样的创业家。一些评论认为,这不能怪中国人没有创新基因和创新能力,而是中国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为什么?这大概要从中国企业的追求和所处的制度环境中去找原因。
一些靠创新技术和产品起家的企业,做大以后就转向了――从“技工贸”转向“贸工技”。例如,1986年5月,四通推出中文打字机,一系列产品为四通带来了第一桶金,使四通在办公自动化领域确立了龙头地位。但后来四通却转向做点心、搬家、出租车、房地产等。又如1985年5月“联
技术拯救衰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