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起草人: 日期:
编号:JY-GL029-00
审核人: 日期:
执行日期:
批准人: 日期:
颁发部门:安全部
分发部门:各部门
【目的】准确辨识危害,评价其风险程度,进行风险分级,实施有效控制。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害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职责】
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评价的组织工作。
安全部负责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协调工作。
各部门负责实施本部门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将其结果上报安全部审批、备案。
【内容】
定义
危害:可能导致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业务活动分类
危害识别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策划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判断风险是否容许
编制风险控制措施
各部门成立辨识小组,在安全部的领导下负责本部门按以上基本步骤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业务活动分类
各部门对各自业务范围内作业活动、设备设施进行统计,填写清单。
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分类要考虑对危害的易于控制和必要信息的收集,既要包括日常的生产活动,又要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辅助生产设施等。
分类方法包括:
作业活动的分类方法:
按生产流程的阶段
按位置区域
按装置
按作业任务
按生产、服务阶段
按部门
上述方法的结合
设备设施的分类方法:
炉类
塔类
反应器类
储罐及容器类
冷换设备类
通用机械类
动力类
化工机械类
起重运输类
其他设备类。
危害识别
危害的分类
人员
原材料
机械设备
作业环境;
危害识别应考虑以下范围:
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租赁使用的)。
危害识别应考虑以下方面:
三种状态:正常(如生产)、异常(如停机检修)和紧急(如火灾、中毒)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如由于技术、资源不足仍未解决的或停止不用但其危害依然存在)、现在的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危害情况都应进行辨识;
七种风险因素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员误操作等)、人机工程因素(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等)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
危害识别方法
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目的是对公司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根据评价分级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取得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风险评价准则:R=LS法。即:定量的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并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级,确定哪些风险可容许和哪些风险不可容许。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将其分为5个级别见下表。
等级
实际
9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