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岩体的工程特性
第1页,共24页,2022年,5月20日,5点37分,星期一
岩体与岩体结构
岩体(rockmass)通常指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一部分岩石,它处于一定的地质环境、被各种结构面所分割。体结构:代表岩性较均一,含有2-3组较发育的软弱结构面的岩体,结构面间距1~。成岩裂隙较发育的厚层砂岩或泥岩,槽状冲刷面发育的河流相砂岩体等沉积岩,原生节理发育的火山岩体等。
层状结构:代表一组连续性好,抗剪性能显著较低的软弱面的岩体,一般岩性不均一。可进一步分为层状(软弱面间距50~30cm),薄层状(间距小于30cm)。还可以据不均一程度划分出软硬相间的互层状结构。
碎块状结构:代表含有多组密集结构面的岩体,岩体被分割成碎块状,以某些动力变质岩为典型,如溪洛渡泡灰岩。
另外按岩体的改变程度可划分为完整的、块裂化或板裂化,碎裂化、散体化的等四个等级。
第10页,共24页,2022年,5月20日,5点37分,星期一
6-2 岩体工程分级与分类
1. 工程岩体分级
目的:作为地基或围岩的岩体,从工程的实际出发,对其进行分级;并根据其特性进行试验,得出相应的设计计算指标和参数,是工程建设达到经济,合理和安全的目的。
通用-------专用
第11页,共24页,2022年,5月20日,5点37分,星期一
主要表现在:
(软、硬)
(结构的致密、疏松)
岩体被断层、节理、裂隙 、层面、岩脉、破碎带等所切割导致岩体完整
性破坏和削弱的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
,对岩石强度的削弱.
.
第12页,共24页,2022年,5月20日,5点37分,星期一
3. 工程岩体分级的代表性方案
70年开始,国内外提出了许多工程岩体的分级标准,其中影响较大的有RMR,RSR,Q,Z系统.(方案见下页)
这些方案从不同角度反映岩体结构特征,,,94年建设部批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为强制性标准.
第13页,共24页,2022年,5月20日,5点37分,星期一
分类方案
岩体质量指标计算公式及方法
参数
R
M
R
系统
RMR=A+B+C+D
+E+F
和差综合法
(并联系统)
(T. Bieniawski,1973)
A—岩石强度() 分数 15—0
B—RQD(岩石质量指标) 分数 20—3
D—不连续面性状(粗糙—夹泥) 分数 30—0
C—不连续面间距(>2m—<3m)分数 20—5
E—地下水(干燥—流动)分数 15—0
F—不连续面产状条件(很好—很差) 分数 0—-12
等级划分
I 很好 RMR 100—81
II 好 RMR 80—61
III 中等 RMR 60—41
IV 差 RMR 40—21
V 很差 RMR<=20
R
S
R
系统
RSR=A+B+C
和差综合法
(并联系统)
(,1974)
A—地质(岩石类型:按三大岩类由硬质至破碎划分四个等级。
构造由整体—强烈断裂褶皱分为四等),分数 30—6
B—节理裂隙特征(按整体至极密集分为6个等级,按走向
倾角与掘进方向关系折减)分数 45—7
C—地下水(无至大量) 分数 25—6
RSR的变化范围 25—100
Q
系
统
Q=RQD/Jn
. Jr/Ja
. Jw/SRF
乘积法
串联系统
(Baton, 1974)
RQD—岩石质量指标 0—100
Jn—裂隙组数,无裂—破裂 ,—20 Jr—裂隙粗糙度,粗糙—镜面,4—
第六章岩体的工程特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