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
山丹县霍城中心小学教师张凤霞
作者感言:节约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努力继承并发扬的。作为新时代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有义务将这种美德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谈论起勤俭节约这一话题,似乎老话重提。我们的不少同学还会疑问:什么是勤俭,而什么又是该节约的呢?当在农村校园里提倡勤俭节约时,似乎有点不协调,也不太合乎情理。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孩子中间出现了一种奢侈浪费的不良行为,挥霍浪费的行为也有所滋长,对于身边的事物不懂得珍惜和节俭,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时代变了,以现在的条件和水平,不必再讲勤俭节约了。
在农村小学,寄宿生享受到了免学费、免杂费和生活补助的待遇,“吃饱就好”已经成为现实。近两年,国家又实行了农村学生实行“营养餐”的优惠政策,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在校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了“吃饱就好”的质量标准。然而,各种浪费现象却在校园里比比皆是!
虽然学校食堂墙壁上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此醒目的警示语,学校一再强调“吃多少,盛多少,绝不浪费一粒粮食”的原则。但是不少学生仍然趁老师不注意将大半碗的面、大半个的馒头剩在碗里或藏在餐桌下面就偷偷走了,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如果那些面条、馒头有思想,它们肯定会悄悄地流泪,默默地伤心。尽管水房的墙壁上赫然写着“节约用水,浪费可耻”八个大字,但我们的学生趁老师不注意却成群结队地在打水仗,在浪费水,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把水轮头开着让水一直“哗哗”流淌着,这流淌的是一滴滴水吗?在我的心里,它就是无声的哭泣,是对人类的谴责。看到这样的情景让我不禁想到一句有关环保的广告语,如果我们再不保护水源,那么我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眼泪。
我校这样的问题更是随处可见。对于大多数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为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往往以丰厚的物质条件来满足孩子对亲情的需求,每周给孩子的零花钱最少10元,我们的孩子们形成了一股热潮:同学间吃喝攀比,乱吃零食。每天学校小卖部被我们的学生围得水泄不通,热闹非凡。同学们进来时迫不及待,出来时满载而归,我尝点你的面包,你吃点我的麻辣皮子,真是不亦乐乎。各种小吃包装袋以及玩具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更是形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我们的孩子们不思进取,却对吃、穿、戴、玩,颇感兴趣,互相攀比,无形中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过度浪费的坏习惯。还有些学生不爱劳动爱虚荣,不讲成绩讲吃穿,以“高消费”为荣,并以此赢得了本不属于他的“友谊”。只可惜这种建立在小吃玩具基础上的友谊就如同一个五彩斑斓的泡泡,极易破裂。
还有部分孩子不爱惜书本,随意涂抹乱画、无情撕扯,毫不可惜;洁白如雪的作业本被我们的孩子们无情地随意丢弃、撕扯,伤痕累累的作业本忍着剧痛好像在说:我疼,请手下留情,不要再来伤害我了。文具、铅笔任其频繁摔坏、丢失,被人捡到交到老师手里,也无人认领属于自己的文具或是铅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