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仁波齐》-通过一个电影看藏族的三观
《岗仁波齐》,通过一个电影看藏族的三观
搭配电影主题曲读文更精彩哦《岗仁波齐》,基于一个真实事件耗时一年拍摄,以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了西藏昌都一个叫“普拉”的小村庄里11位背景迥异
《岗仁波齐》-通过一个电影看藏族的三观
《岗仁波齐》,通过一个电影看藏族的三观
搭配电影主题曲读文更精彩哦《岗仁波齐》,基于一个真实事件耗时一年拍摄,以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了西藏昌都一个叫“普拉”的小村庄里11位背景迥异的藏人踏上了2500公里朝圣路的故事,追求的是“生活化”的真实表达。
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从小拉扯他长大的70多岁的叔叔杨培去拉萨和冈仁波齐朝圣,得知消息,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共同前往。于是,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正值年少气盛的少年、遭逢变故的夫妇和他们9岁的小女儿……十一位各有故事的藏人,抱着同一个信仰—朝圣,出发了。
电影的拍摄过程十分细腻,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恶劣的自然气候、交通事故等等挑战,但磕长头的平静却抚平了所有折磨。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放到心间、五体投地再起身,几个简单的动作构成了一次磕长头的仪式,却持续了2500公里,他们用身体丈量着雪域大地。
电影开头是日常生活画面,口中低声念诵经文、轻捻佛珠是藏族再平常不过的一个状态,却也最直观地体现了我们的信仰。
百度百科说信仰指对某种主义、主张、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即是你
在路上,人们见到旅途劳顿的朝圣者都会热情地招呼喝茶休息;一位陌生的老者在队伍的拖拉机出故障后热情地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借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在这广袤的自然中更加亲近了。藏族的自然观在电影里也有所呈现,当一个人在磕头时,看见眼前有一只小虫经过,他会充满慈悲地为它让路,无论大小,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影片的重头戏大概就是杨培老人在体力耗竭后终于在冈仁波齐脚下去世,同行者对他的死亡表现出来的态度淋漓尽致的体现出藏族的生死观。佛教中对死亡后灵魂的旅途有清晰的描述,而这也是每个藏族人熟稔于心的,可以说是对死的明了让我们更好的生活。
人对于未知,如死亡和诞生,既产生希望又生出恐惧,这就给信仰留出了地盘。信仰是为了超越一切有限,唯有超越现实的无限才能真正成为弥补人自身局限性的希望。因此佛教的信仰让藏族人并不畏惧死亡,因为我们对来世抱着一种执着乐观的希望,在生的每一天都在或多或少通过行善积德来为死作准备。
影片中当老人去世,没有人留眼泪,因为我们相信所爱之人的泪水是对灵魂的折磨。其次,大家都认为能够死在朝圣的旅途上,是有无限福报的,这也让他们
《岗仁波齐》-通过一个电影看藏族的三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