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的家乡-施甸.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的家乡--施甸
大自然的杰作--石瓢温泉
因主泉眼有一巨石形如瓢状,故名石瓢。
飞流直下的冲腰澡塘
四山环绕,天蓝水碧,山高林茂,危崖多姿,溪流涓涓
“来时拄拐杖,走时步如飞”。石瓢温泉含有对我的家乡--施甸
大自然的杰作--石瓢温泉
因主泉眼有一巨石形如瓢状,故名石瓢。
飞流直下的冲腰澡塘
四山环绕,天蓝水碧,山高林茂,危崖多姿,溪流涓涓
“来时拄拐杖,走时步如飞”。石瓢温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治疗风湿、胃病、皮肤病。无论洗浴、饮用、蒸熏都有神奇疗效
惠通桥
惠通桥---抗日战争以来滇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证。
抗日战争时期惠通桥成为盟国援华物资运输及滇缅抗战的“血线”要卡,人称“东方直布罗陀”。
所处的怒江峡谷,山高坡陡、地势险要,早在明代以前就是滇西交通的重要渡口,史称“腊勐渡”
高山峡谷之间,江滩险恶,素有“天堑”之称。
等子、大蜂子窝丫口炮兵观测站,三个山前沿碉堡、望江台前沿碉堡、小乌木前沿碉堡、小金刚元水洞脚前沿碉堡、大山头高炮指挥所掩蔽部旧址、
滇西抗战——施甸县等子乡抗战遗迹
三块石水库
文笔塔
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为实腹,,分四层
题字为:“文光射斗、文教昌明、笔芸声辉、笔插云霄、气冲牛斗、气贯长虹”
上面刻有:“蔚起人文、台云生花、永垂千秋、万古如斯。
第四层塔尖、圆锥形,高1米,笔锋锐利,形似一支大笔,故名“文笔塔”
西竺庵
相传系明代建文皇帝遁迹滇西时创建的五庵八寺之一,为祀西方天竺(印度)佛教诸神而建。
姚关湿地景区
因湿地常年栖息着野鸭,当地人便称之为野鸭湖。
姚关清平洞
恤忠祠
保存完好的百年木刻
邓子龙作品
磨剑亭
望月亭
大关
金布朗之乡
谢谢!

我的家乡-施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 文件大小6.45 MB
  • 时间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