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烟墩镇中心初中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烟墩镇中心初中教学设计
备课人
赵云
学科
语文
备课
时间
2014-11-21
课时
1
课题
《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过程与方法
,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
重点
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具
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
教法
学法
。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
设计(二):
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板书文题)
二、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投影显示:
(1)注音: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弥漫(mí)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崩塌(bēng tā)
(2)释义: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有关

烟墩镇中心初中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4436165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2-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