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你的故事我的金子.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你的故事我的金子
 
 
张芸芸
那天看电视,我恰好看到电影频道正在播放《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是一部我小时候就看过的电影,时隔多年再次观看,却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年,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的姥爷——97岁高龄的老红军刘 
 
你的故事我的金子
 
 
张芸芸
那天看电视,我恰好看到电影频道正在播放《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是一部我小时候就看过的电影,时隔多年再次观看,却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年,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的姥爷——97岁高龄的老红军刘澄清,得到了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这枚珍贵的纪念章,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遥远的战争岁月。
14岁参加红军
我的姥爷于1919年8月出生在四川省南部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母亲早逝,家境贫寒,他从小被过继给大伯。大伯看他聪明懂事,记忆力过人,送他上了4年私塾。也因为有了一时期的学习,姥爷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并且写得一手好字。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困难,家里的田地又无人耕种,姥爷只得中途放弃学业回家务农,年仅11岁的他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1933年8月,红军到达四川。看到一贯欺压乡里的地主恶霸望风而逃,又听说红军是解放穷人的革命队伍,14岁的姥爷毅然参加了红四方面军,走上了革命
道路。
参加红军后,姥爷最先在独立营当战士。当部队转移到通南巴苏区进行改编的时候,由于他年纪较小,在作战部队扛枪打仗有困难,组织就把他调至红四方
面军总部通讯部担任勤务员。1934年秋天,组织安排他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开办的第4期电台报务员培训班学习,从此他和电台、报务、译电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姥爷告诉我,在当时,红军电台报务员的培训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因为当时正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敌人的围追堵截迫使红军部队日夜行军打仗,培训班的学员也不得不转移到万源县洪口山沟子里。更为困难的是,当时红军的电讯器材严重不足,完整的电台要靠缴获敌人的装备才可能获得。培训班当时只有一个电键,没有蜂鸣器只能用风琴代替,后来由于蜂鸣器的声音不够大,学员们就用大脸盆扣起来以达到增音的目的。
1935年春天,姥爷跟随红四方面军由通南巴苏区出发,开始参加长征。在翻越了条件恶劣的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之后,姥爷于1935年秋天被调到军委总部一局做译电工作。
当时的电台工作是十分辛苦的:机器经常24小时工作,有时译电员晚上值班,白天还要行军。到达宿营地后,其他战士开始休息了,他们还要做好电台的架线工作,军情繁忙起来几天几夜不睡觉是常有的事。但他从来不觉得累,只因为心中有信念。
建立东江电台
1936年底,姥爷随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保安。1937年3月,他被派往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工作,并在当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全面爆发后,他遵从组织安排辗转在各抗战阵地从事电台、报务、译电工作,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1940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战局非常严峻。当时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从香港撤到东江游击部队。为了开展工作,必须把东江电台建立起来,尽快与延安联系。张文彬亲自带了在香港办事处电台工作的姥爷来建立电台,电台零件亦先后从香港送到。紧张的装配机器工作开始了,当时的工作条件极其困难,除了游击区环境不安定外,器材也很缺乏。只能用烧火钳当烙铁,从老百姓家找来锡

你的故事我的金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