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
按照规划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由主城,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副城构成。新城包括龙潭新城、汤山新城、禄口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桥林新城、永阳新城、淳溪新城。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区。
都市区将形成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其中城市中心由“新街口—河西—南站地区”共同构成,承载南京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职能。三个副城的设置,规划形成江北(浦口)、东山和仙林三个城市副中心,江北将“相对独立发展”。江宁规划的城市中心是在目前的凤凰港一带。仙林新市区,目前是集中主要精力在发展大学城片区,而预留的城市中心是百水桥一带。江北新城的城市中心,则不是在珠江镇,而是位于石佛寺一带,这是江北新城的一个滨江城市中心
【南京构建城际交通圈,两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交通将构建以“2133、3155”为畅达目标,“2133”是指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内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达;都市区通勤交通3刻钟(45分钟)通达;主城内30分钟通达。“3155”是指城市任意一点驱车15分钟上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域所有规划村(或集中居民点)15分钟内能通达国省干线公路网;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达公交、地铁车站。
【将建成16条过江通道、16条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道路上,南京将规划形成“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城市快速路系统。同时将规划有
16条过江通道,建成1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南京规划提升公共服务】[仙林江北江宁都有三级医院]
[步行8分钟到社区中心][打造30处地区商贸中心][9大片区集中供热]
南京在文化设施上建立五级文化设施体系,及市级文化设施集聚区、市级文化设施副中心、地区(新城)级文化设施中心、社区(新市镇)级文化设施中心、基层社区(村)级文化设施中心。
教育设施上,将把幼儿园服务半径控制在250米足有,小学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左右,初中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左右。
医疗卫生方面,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同时在仙林和江北两个副城中心各建一所三级医院,河西将增设一所三级医院,江宁也将扩建一家三级医院。实现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覆盖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辐射的功能。在保障设施方面也将全面发展。
主城划分5大片区重点发展服务业。产业布局上,现代服务业主要在主城发展,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商务、信息服务、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主城将形成四大服务产业聚集区,分别是老城服务业集聚区,河西服务业集聚区,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
主城外结合副城和新城,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钢铁、航空物流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并规划引导形成十二个先进制造业板块。
1、南京的城市性质与定位是什么
南京的城市性质被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三角承东启西的重要中心城市”;
南京市的城市定位是“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际重要创新城市、生态宜居滨江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2、未来南京城市影响力有多大
2020年基本建设形成南京都市圈(见下图)。这一都市圈的影响范围将包括以南京为原点的10公里左右的核心区、40公里左右的都市区以及100公里左右的都市圈范围。届时,南京将成为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大城市之一。(此处省略图片)
3、未来南京有多少人住
2007年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为741万人,城镇人口569万人,%;
到2020年,南京市规划预测常住人口为1060万人,城镇人口910万人,城市化水平86%;到2020年,南京市规划预测常住人口1260万人,城镇人口1130万人,城市化水平90%;
根据测算,南京可按照常住人口1400万,城镇人口1300万人预留城镇发展空间。
4、未来南京的城镇将沿着什么发展
今后南京的城镇和产业将主要是沿江和沿主要交通走廊发展,并逐步形成“两带一轴”的城镇空间结构。
“两带”指的是沿江发展的江北城镇发展带和江南城镇发展带;“一轴”指的是沿宁连
--宁高高速公路走廊形成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见下图)。南京今后的城镇、工厂、园区等将主要在这“两带一轴”上建设。(此处省略图片)
5、未来南京的城市体系是怎么样的
南京未来将形成“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的中心体系。城市中心和城市副中心具有区域服务功能。城市中心是南京区域中心城市职能的主要承载地区;城市副中心协助城市中心发挥承东启西作用的传导功能。新城(地区)中心主要以服务本市居民服务功能为主。南京未来的城市中心,副中心和新城在哪里可见下图:(此处省略图片)
6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