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巨构建筑的低调彰显:南京南站建筑色彩设计手记
宋建明 摘要:通过南京南站色彩设计历程的回顾,呈现了这座被人们认可的巨构建筑色彩成型的过程。透过设计师锁定的关键点、色彩与建筑引发的文化寓意的思考、色彩与建筑内外空间形态之间最佳色调,以及审美定位的可能性。
南京有“金缘”。自古雅称“金陵”。其说法颇丰,且含义积极。远古就缘于此域对“金”之神秘“祖山”(“陵”)的崇拜,随后历史《约公元前333年》就有关于“金坛”的传说,帝王“以此地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号日金陵。”在历史文化传承中,逐步形成了所谓“金陵王气”的风水文化意蕴。如今的南京城在我国现代都城中更享有特殊地位,是集传统历史文化、当代都市产业与经济、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大都会。这意味着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京南站必将受到富于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浸染的当地市民们的日夜审视、必将受到全国来此民众的关注、同时,也将受到国际游人的品评。那么,什么样的金色建筑能够让民众接受和信赖?这便成了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为此,我们借机专门研究了人们使用“金”的成因与状态;研究了人们意识中的“金色”概念与现实视觉中“金”的印象的关系;研究过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用“金”的经验。研究过自然风光之“金色”、时尚服饰之金色、各类器物之金色,中外传统与现代建筑和环境之金与金饰、特别对善于用金的日本文化等做了专题探讨,目的是揭示在人们观念中可以被解读成“金”的意象到底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透过炫目的意识表象去触摸客观现实的金色,从而遴选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颜色。
南京南站,我想它不应该是一组帝王张扬而耀眼的金色、它不同于时尚浮华、也不同于富贵“足色”之金色;它应该是那种来自自然“金山”之意象,这意味着色调浑厚、倔强苍茫而非斑斓耀眼。有据可依的是古时“金陵”指钟山地域,据专家考证:“金陵”之“金”,因山石如铜色之象而得名(铜也称赤金,纯铜泛紫味,故也称为紫铜。钟山顶上的岩石泛紫色,所以称金陵。此地的“紫金山”名也属同理)。通过对历史意象的追索,一种低调且大气磅礴的金色气象,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那是一种令人回味之典雅,高贵素净,庄严恢弘的基调,可以涵容南京历史文化积淀,又具有当代南京的和谐包容与大气风雅的色调。我们将追索含蓄而不刺目、敦厚而不浮华、温润而不冷峻,那是一种温润的华贵之气象。我以为这是一种充满中庸精神的低调彰显,体现了一种当代中国建筑美学思想的智慧。
虽然有了色调意象的方向,但在我们的视野里,有N种的金色类型与表情,究竟哪一类金色是适合南京南站的?如何使这座巨构建筑的金色非常自然地显现在它的外部和内部空间?依然是一个难题。这里有建筑色彩艺术和色彩技术的问题。我们深入分析了整个建筑的内外部和各部分的结构、藻井的结构和立柱斗拱等等部件的形象。为了寻求理想的组合,我们依然采用明度对比和彩色演绎的4×4主立面阵列式遴选方式,从中选出比较理想的图式进行深化。如今使用的这个色调组合,便是从16种基本类型形态中筛选出来的。
南京南站建筑的外观分南北两个主立面,东西两侧各配两个站台辅楼,其建筑语言现代简明清晰,同时又透着传统经典精神回声,明快而透气,建筑师为色彩设计奠定了壮丽的形象基础,让工作易于推进。对于我们来说,建筑本体与环境、以及与周边配套设施和谐地相互依存是非常重要的。这座
金色巨构建筑的低调彰显:南京南站建筑色彩设计手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