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1/18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标签:标题]
篇一:2016高考满分作文《知行合一
,前路可期》
,观其行。我们
平时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一是喜欢聪明的人,而不太喜欢相对较笨的人。二是喜欢经过一个
人的语言,来判断这个人是聪明仍是笨拙。这样鉴别人、断定人,往往会造成很大的误判。
看一个人语言的表达、思想上的认识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还要看行动上是不是得力,
是不是能佐证其思想、意识。不能简单地凭一个人语言的表达,来断定一个人的利害智愚。
有一些妈妈讲,道理都理解了,但做起来好难啊!这话跟没说同样。道理都理解了——
似乎是想否认自己很笨,但做起来好难啊——似乎又在否认自己很聪明。反过来讲,道理都
理解了——就是在说自己很聪明;但做起来好难啊——其实在进一步证明自己很笨拙。道理
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有成就的人,绝不是只是从思想上理解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往往
是实推行动的人。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也是这个道理。而我们往往犯的一个初级的错误
就是: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但就是不在行动上加以实施。我们在生活中知人识事,也会犯一
个简单而初级的错误,对别人、对外物,我们经常是听其言,信其行;对自己呢,则经常是
讲其言,不去行。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三个欺:自欺、欺人、被人欺。我们平时用英
语讲:justdoit,而不是说justthinkit,也是充分地说了然行动的重要性。想得有多深、想得有多妙,但不能变换在行动上,那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正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无
论
他写出多么高明的游泳理论、教材,这样的理论与教材,也是没有用的。“愚公移山”这
个>故事,从知与行的观点来看,愚公的愚——愚在没有搬家,而是
搬山。智叟的智——智在他确实有原因,认为这样的搬山行为是愚蠢的。可是反过来讲,最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4/18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后的结论证明:愚公不愚、智叟不智。那是因为愚公聪明就聪明在行动,而智叟的愚,就表
现在光是脑袋灵光、嘴皮滑溜,却没有行动。所以讲,不要光是停留在思想上、意识上的智,
也不要只是是停留在嘴头上的知,要把思想上、意识上、嘴头上的智与知转变成行动上的智。
这是聪明人的做法。
知行合一是中国教育的重点。过去,在祖先的学习中是要把这个思想贯穿始终的。比方《三字经》的第一章中有:人不学,不知义。亲师友,习礼仪。在这一章中,一上来并没
有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5/18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18/18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讲怎样知某数,识某文。“人不学,不知义”讲的是学习的目的——要知义。怎么知义呢?
要
“亲师友,习礼仪。”“亲师友,习礼仪”不是知识的范围,而是行动的范围。
我们这一代,我们总是在讲知。我们的下一代,关于行的重要性,就知之更少了。而关于行的理念的熏习,就更加的少。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做数学、做习题都在讲知,可是,
他
们中间又有几个能好好地做一下化学试验?能仔细地对待物理实验呢?他们把上北下南、左
西右东,背得滚瓜烂熟,可是把他往闹市里一丢,十有八九找不着姥姥的家门。做题能力很
强,着手能力却很差。选择答案做得很好,创新能力却几近丧失。“四书”也好,“五经”
也好,在经典文化中,知行合一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教育理念。前面我们讲到了《论语》中
的“听其言,观其行”等等都是。再比方,《冬夜读书示子聿》里有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
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再比方,我们读《战国》,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认识了这些典故,关于
理
解这个理念,都是特别特别重要的。现在的教育,贻害不浅了。在如今的教育理念中,行
的理念早就被扔到了一边,这个危害实在太大。就忧如是一棵树的成长,既要有“知”,又
要
有“行”,二者缺一不可。而现在我们都只在强调“知”,而关于“行”却几乎忽略不计,
这
样长出来的树必定是畸形的。《三字经》中,为什么一开始就要讲亲师友,习礼义?在“亲
师
友,习礼仪”的基础上,才会去知某数,识某文,讲的就是知行合一。只有知,没有行的教
育,那是一个畸形的教育。光是把知识在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