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省远程研修
邹城兖矿第一小学语文学习简报
指导教师: 陈桂珍 丁凡美 李颖华 胡勤芳 周艳
本期主编: 陈树彬 刘伯春 刘梅 司凤娟 姚淑敏锐
(2011年10月9日)
周到,比如板书的呈现,课件的使用,写字的指导等。特别是在识字教学方面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另外,李老师的教学设计缺少相关的材料,如教材简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学情分析等。应当说,第一次教学设计总体显得很稚嫩,欠缺一定的教学经验。
在第二次教学设计时,李老师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又反复从其他 教师们修改的教案中吸取宝贵的经验,结果第二次备课设计相对来说提高了许多,所含内容比较全面,一些细节方面考虑得较好。特别是她充分注意到自己的教学目标未设置识字方面的内容,课堂上没有留给学生写字练笔的时间,阅读教学安排内容较多,时间比较紧张等问题,所以,李老师在第二次教学设计时进一步强化了识字教学指导,保证了课堂教学留有学生书面练习的时间。
正式上课时,李老师的这节课有这样几个亮点:,重点突出,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手段和方法先进。,抓住低年级的教学特点,重视了识字写字教学,在识字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会生字,还总结了识字方法,培养了识字能力。
另外,教师还设计了写字教学环节,老师范写后再让学生仿写,重视了写字教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和感悟文章,如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4课堂上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步一步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较透彻,抓住了文章中心。、有趣味使课文内容得到升华和拓展。,语言亲切和蔼,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和令人遗憾的地方,1、写字教学环节缺少一定的展示和评价。事后,通过和李老师交流,原本是有这个设计的,但由于自己对媒体的使用转换方面操作不熟练,就没有及时切换实物投影。2、朗读教学虽然形式多样,但缺少深度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总体感觉学生充分读书感悟的时间比较少,教师指导明显存在“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的现象。3、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不显著,教师在课堂上还是讲得过多,问题设计也不够简练,有点“跟着感觉走”的味道。4、最令人遗憾的是对学生们的激励手段没有体现出来。本来在课前,李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大堆小红花,但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结果居然忘带了。这明显是教具准备不充分所致。不然,课堂效果会更好。酿成这样的低级失误,毕竟年轻啊!
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正如李老师在课后反思中所说的那样:“感觉这节课留下了很多遗憾,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超越了胆怯,锻炼了自我,提高了能力,积累了经验,真好!”
实际上,教学本身就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但这并不可怕。我们十分欣喜地看到,李老师在这次磨课活动过程中的确经受住了困难和考验,在身体不佳的情况下,在短短的时间内,每次备课设计都有了显著进步,总结了许多课堂教学经验教训,教学业务水平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和提高。这一切得益于群体磨课,因为它大大缩短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磨课让我学会了什么
发布者:陈树彬浏览量:33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1-09-27 23:38:10编辑
金秋十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沐浴着惬意的秋风,欣赏着飘落的黄叶,我常常独自走在林荫小道上,静静地回首着充满诸多艰辛与挑战的研修之路。这次研修,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群组磨课。我参与其中,也乐在其中,真是受益匪浅,永生难忘。
一、磨课让我学会了深思熟虑
一节好课是需要不断打磨的,正如一篇好文章需要反复修改一样。每一次磨砺的过程,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进步,新的收获。比如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学情特点、找准文章的重难点,制订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合理分配师生活动时间,教给学生识字、阅读或写作的方法,把握课件和板书呈现时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保证课堂练习时间等。因此,课前教师的预设一定要充分合理,各方面都考虑比较细致周全,课堂上才会真正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磨课让我学会了课堂观察
以前,我听公开课或教研课,总是很随意,而且喜欢面面俱到,无论什么都关注,结果什么都不精,什么都不强。一节课下来,试问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明显感觉不知所以然。通过磨课活动,我知道教师可以带着自制的观课工具进入课堂,设立自己感兴趣的课堂观察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参与观课评课活动。教师观课评课都可以更专业一点,不致于“眉毛胡子一把抓”而顾此失彼,同时也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现象。
邹城兖矿一小学习简报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