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平果县第六小学 黄丽春
教材简析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平果县第六小学 黄丽春
教材简析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说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引导学生学习“联络实际深化考虑”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情感;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用各种事理说明事理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可先让学生通读课文,至少读上两遍,使学生大体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可提出“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并在细读课文的根底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以增强学生的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1、 通过联络实际考虑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2、 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得意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2、搜集有关地球知识,我国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的文字和图片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导入新课。
1、谁用“只有一个"说一句话,夸夸世上某种东西只有一个?
老师总结:任何一样东西,不可能只有某一人单独拥有,就算是,至少可以克隆。但地球却永远只有一个,永远无法克隆,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2)想一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3)“我们这个地球太得意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感知文章大意,完成预习要求。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化学文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研读,深化认识,感悟地球的得意,感悟地球的脆弱。
引导学生画出重点句子,交流预习收获,老师适当归纳小结。
(1)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能表达地球得意的语句,并将自己的感想在一边写一写。
(2)默读课文在第三、四自然段,把你觉得能表达地球容易破碎的语句画出来,并将自己的理解在一边写一写.
(3)小组内交流,质疑问难,资料共享,感受地球的得意,和地球的容易破碎.
三、品读领悟
1、自读感悟,抓住重点词语
《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