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周卫
2007年9月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案例?
从告诉事实到组织观察
——小学自然《淀粉》的课例研究
现代自然科学课程理念指明,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种课程应教给学生科学加工的方法,提供给他们一种思想工具,这样,他们就会更接近于了解作为科学特点的探索精神了。
问题诊断
⒈原经验:教师将淀粉的特性:“淀粉遇到碘酒变为蓝紫色”告诉学生,教师做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分组做实验验证。
⒉尝试改进:教师出示白板纸——喷洒液体后,出现蓝紫色山水画——让学生探究原因,揭示谜底——再让学生做分组实验。
3。诊断:创设教学情境有一定认知冲突,但本质上仍是教师告知结论,让学生模仿验证,这种所谓的探究“形似而神不似”。原因是一种材料,一种试剂,没有探究的空间。
“找朋友”观察得出性质分类、鉴别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变成蓝紫色
……
米饭、面粉、马铃薯中含有淀粉,遇碘变色
改进设计
把是好朋友的用线连起来:
马铃薯
黄酒盐
酱油面粉
碘酒
醋米饭
糖
⒈课例的内涵?
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改进。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课例研究是教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教学相长的阶梯。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识培训、技能培训学科缺失的不足。
⒉课例由哪些要素构成?
◇背景与主题问题提出选题价值核心理念
◇情境描述环绕主题理清脉络生动具体
◇问题讨论关键问题深入讨论思维碰撞
◇反思与诠释实践反思理性解读超越经验
3。课例研究的三个环节
●说课评课
反思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 提出新的教学理想和设计,继续观察、分析和改进。
●备课说课
教师表达个人的教学观念,关注的焦点、对学生需求的了解与对课程的理解;帮助理清教师的教学理想。
●上课观课
共同搜集课堂教学资料,分析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弄清教师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
教学设计
反馈会议
课堂观察
二、课例研究的类型
●教学设计研究
●课堂教学诊断研究
●课堂教学改进研究
一种教材,几种教法(同课异构,相互观摩
跨文化横向比较(勾股定理,TLMSS)
职初教室与专家教师比较研究(师徒制)
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热点)
行动教育的改进模式(三次实践,两次反思)
1。教学设计课例研究
传统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设计
●赫尔巴特和凯洛夫教学论指导下的教学准备和计划工作。这种教学设计对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复杂的教学工作有序可循起着积极作用。(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检查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
①主要依据的是哲学的认识论和教师的经验;
②教学设计侧重教,忽视学生学,强调学科知识传授,缺少对学生学习心理机制关注;
③缺乏系统观。
●基本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用系统方法整合了现代学习论、教学心理学和媒体技术,形成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
●加涅概括了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与环节:
(学科、学期、单元、课)
683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