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概论
第1页,共56页,2022年,5月20日,20点57分,星期二
英国人洛克说的:“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馅媚。”
第2页,的创造美,并使这种美外化为客观的物质存在。
第13页,共56页,2022年,5月20日,20点57分,星期二
客观性依据的是美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明确性。
按照客观派的想法,美是由线条、形状、色彩、声音、动作等客观的物理属性组成的一个合乎规律的整体。这个合乎规律的整体,可以通过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律等可直观的关系表现出来。
美就是一种合乎规律的形式。
关于美的命题:美是和谐。
客观派的看法源于古希腊时期,其兴盛也主要的古代。19世纪中期以后,持这种看法的人越来越少。
亚里士多德:美就是秩序、明确、匀称。
笛卡儿:美是彼此之间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
从产生的文化背景上看,客观论主要的依据是古典艺术,尤其是古典的造型艺术和音乐艺术,
第14页,共56页,2022年,5月20日,20点57分,星期二
二、主观论
主观论占优势地位。人数多、势力深、影响大。
奥古斯丁:美在上帝。
休谟:美存在于人的心灵。
康德:和谐只存在于听着的心灵里面。
黑格尔:美是理念。
突出神或人作为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显越地位。
美不在物,在心。因此,美是主观的。
美没有固定的尺度和形态,是随着人的心灵的变化而变化的。人各有感觉,彼此不可替代,因此,寻求美的定律是无益的,美是不可知的。
第15页,共56页,2022年,5月20日,20点57分,星期二
蒙娜丽萨
第16页,共56页,2022年,5月20日,20点57分,星期二
蒙娜丽萨的微笑这副画美的所在。欣赏者往往不是从《蒙娜丽莎》这幅画本身去探求美的所在,而从心灵出发,认为画的美,不首先在于画本身,而首先在于自己的心灵,心灵意识到画美在何处,画的美就在何处。
从时间上看,主观论后起于客观论。但是从19世纪中期以来,它就已经取代了客观论的统治地位。
主观论所依赖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抒情色彩浓厚的文化,特别是浪漫主义以及后起的各种强调情感、想象、灵感、个性乃至无意识的艺术流派。同古典艺术相比,这些艺术流派并不是把和谐作为美的范式,而是把自己内心情感或内在生命的表现作为自己的目标。
第17页,共56页,2022年,5月20日,20点57分,星期二
三、主客观统一论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纸上听?”
--苏轼《琴诗》
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来源于主观条件,又来源于客观条件。
第18页,共56页,2022年,5月20日,20点57分,星期二
伯牙鼓琴图
第19页,共56页,2022年,5月20日,20点57分,星期二
表情艺术的审美
一、表情艺术及其审美特征
1、表情艺术:指艺术家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直接抒发思想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艺术类型。如音乐、舞蹈、书法等等。
2、音乐和舞蹈的艺术魅力主要不在于叙事,而是强烈、真挚地抒发来自人的心灵深处的感情。
第20页,共56页,2022年,5月20日,20点57分,星期二
3、表情艺术最基本的审美品格是抒情性与表现性。
与其他艺术不同,表情艺术的表现手段与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是能够水乳交融、直接合一的,无须借助中介环节来传情达意;所以表情艺术最适宜抒发感情,能够直接表达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最为丰富、最为复杂、最为微妙的情感欲望。
4、表情艺术的多义性和自由性。
第21页,共56页,2022年,5月20日,20点57分,星期二
书法艺术的审美
汉字书法的艺术性在汉代就被明显意识到了。随着人们对毛笔性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加强,对文字构形理解程度的提高,体会到书写的过程可以带动情绪,尤其是奋笔挥洒之时,更能使人体会到一种心手相应的快感,人们开始主动地有意识地追求这种享受。那可敛可散的笔锋,可轻可重的笔触,可疾可徐的速度,竟能带来千变万化的线条情绪,吸引人们不顾一切地投身于此,感受着不同的线条情绪所带来的不同节奏、韵律的趣味,快意十足,直至废寝忘食。
第22页,共56页,2022年,5月20日,20点57分,星期二
艺术的本质在于对精神有所诉求。书法艺术正是通过用笔的方圆转折、速度的疾徐、墨色的浓淡枯润等来表现线条韵致,通过字结构对空间分割的均衡欹(qī)侧、朝倚向背体现构型的性格,通过章法的整饬(chì)错落、疏朗茂密来表达相应情调。当文字的书写以通过种种手段达到某种倾诉与寄托为目的时,它就
美育概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