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生命之花
摘 要:刘亮程的文章之美,不仅是美在才华,他的宝贵之处在于他情感和灵魂所处的状态,更在于他情感和灵魂跟这个世界所构成的关系。本文以刘亮程的一篇散文《寒夜冷彻》为例,通过细读作品,指出散文动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其中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其实抚摸的也正是所有的生命,体悟着所有生命的岁月。而在世界万物面前,我们个人是如此的渺小,人的生命是如此的卑微,我们谁也帮不了谁,自己的“小炉火”对于别人的寒冷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这让我想起了庄子的《齐物论》,里面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意思是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表面上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同一。这种观照自我、万物和世界的境界,完全剔除了人类的自我膨胀意识,剔除了自以为是的主体意识,剔除了人是万物主宰的观念。浩渺的宇宙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走向和谐,因此人存在于自然人世之中就难以违背这种准则。“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这里的寒风意味着――生命的寒冷和冬天,即不可抗拒的生命衰老和步步逼近的死亡。其实,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实无大异,都置身于多舛而不可测的命运漩涡中。不同的只是存在方式,却殊途而归――回归到永恒和宁静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从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莫名的荒凉感,虽然刘亮程的文字处处显示出一种内心的荒凉,但也同时闪现出那么一丝温暖,“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但那温暖毕竟是奢侈品,“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身体中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的有时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我把这点隐藏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和生活,”尤其是对一个被冬天“眷顾”过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在这冬日,作者因身后的寒冷忆起生命里的故事,让我们读起来难以释然。不只是故事本身让人难以释然,更是作者融于故事的别有一番感触和慨叹让人难以释然。“姑妈年老多病。她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天一冷她便足不出户,偎在一间矮土屋里,抱着火炉,等待春天来临……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当“我”把姑妈的话“天热了让你妈过来喧喧”转达给母亲听时,“母亲只是望望我,又忙着做她的活”,母亲望望我,也许她心里在想些什么,但又继续忙她的活,或许母亲不善言谈,更有可能是她根本不愿说出来。我们不妨设身处地想想,母亲这一望,夹带着丝丝的愧疚之情,在这种内疚之感中她游离了她当下的生活,只是在瞬间的游离后,她才有些心神不定地游离回现实生活中来。这一望,有多少的无奈,不忍和为难!
但是接下来作者就提醒了我们,“母亲
卑微的生命之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