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路崛起之魂
常天星
六十年团结拼搏,六十年奋斗岁月,六十年砥砺前行,六十年春华秋实。回望历史,初心难忘,雄关漫道,风雨兼程,从地下到地上,从粗放到节约,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平遥煤化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的发展轨迹传
创新之路崛起之魂
常天星
六十年团结拼搏,六十年奋斗岁月,六十年砥砺前行,六十年春华秋实。回望历史,初心难忘,雄关漫道,风雨兼程,从地下到地上,从粗放到节约,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平遥煤化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的发展轨迹传承了晋商文化的經营之道,谱写了平遥经济的壮丽篇章,凝聚成一种创新转型发展的磅礴力量,形成了一个响亮的时代品牌。
追溯企业发展之源
山西省平遥煤化集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年设计产能为九万吨的地方遥县第一煤矿。1995年,郭兴银担任矿长之初,当时平遥一矿的煤炭生产力一直维持在10万吨左右,有在职职工500余人,退休职工400余人。和其他当时的国营企业一样,包袱沉重,亏损严重,经营困难,企业当时的年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年上缴国家税费只有50万元,且已面临着资源枯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1979年10月平遥县第一煤矿联营重组,战略思维。在困境中勇挑重担,郭兴银面对企业现状,带领全矿干部职工鼓起了撸起袖子加油苦干的信心和决心,实现了当年扭亏为盈,利润首次突破百万元的目标。1996年运筹和乡办温家沟煤矿联营成功,成立了平遥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对企业进行了参股。1998年和县乡镇煤炭运销公司联营重组,1999年筹备租赁七洞金平焦化厂。1998年平遥一矿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山西省模范单位。
郭兴银运筹帷幄,战略性地集中解决了资源储量短缺和产运销一体化问题。企业由单一煤炭生产向洗煤、炼焦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理念初步形成。
双退三改,激活活力。2002年4月,企业又实行了“国有资本退出,职工遥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应适而生,企业启动了新一轮改革,改制、改造,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思维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管理的新目标。2010年企业煤炭产能达到390万吨/年,企业形成了煤炭开采、洗煤、炼焦、化工、发电、建材、铁路运销为一体的产业循环格局。工业总产值八年间增长了54倍,,%,企业资产增长33倍。郭兴银200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12年企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称号。
转型架构,“一区四园”。进入“十二五”,平遥煤化又踏上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2011年,被评为全省转型发展标杆项目的宇皓光学材料项目开工建设,唐都推光漆文化产业创意园筹建运营,横坡古村农林生态产业园规划投资,2012年设计规模为120万吨/d的液化天然气一期工程合资建设;2013年被列为山西省转型发展重点工程项目的宇皓环保石头纸项目奠基开工。“十二五”
末,煤化集团形成了“一区四园”的转型产业发展局面,成为了中国中小企业百强企业。
凝心聚力,品牌提升。改制十六年来,企业账面总资产增长了90倍,,上缴国家税费超过了80倍,累计上缴国家税费总额超过43亿元,是改制前43年上缴国家税费总额的190倍,提供就业岗位翻了4翻,职工人均年收入翻了
创新之路崛起之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