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篇一:初中作文 读《写在人生边上》有感
评 多。其实这个例子并不仅仅是就事论事,也给我们讲了跟这个很类似的道理——学问也是这样,有时就需要走一点捷径,可以适当的跳过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既省时、又高效。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由于别人总能通过你的眼睛去洞察你内心的世界。比方一个人心若止水,那么眼睛也肯定是清澈的;或者一个人他做了什么坏事又怕被人发觉,然后眼神就变得飘忽不定了。为什么陈佩斯扮演的反面角色这么受观众的欢送,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把握住了反面角色人的心理和眼神,让观众觉得舞台上的那个陈佩斯,就是他所扮演的那个角色。也提到了,如果跟你面对面的一个人戴了一副墨镜,让你无法直接观看到他的眼睛,你就会揣摩不到他的心思,然后在与他交际的时候不知所措,特别不理解对方的意图。所以说,窗户就像眼睛一样,是一座把内部和外界连接起来的桥梁,使内外可以在一种很随便的气氛中沟通。
这本书是钱钟书先生想把自己看了许多页《人生》后的体会和感悟共享给读者,正如现在我也跟随着他的脚印品尝人生一样。其实最
初钱钟书先生是想把这些事共享给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的——就在扉页有“赠予季康”四字,而季康是杨绛先生的原名。我想他们确实是一对恩爱的夫妻,是情愿共同共享,一起幸福的。《写在人生边上》以及杨绛先生的《读到人生边上》,就更像是纪念他们几十年婚姻路程的纪念品了。
这两位大文豪已是把《人生》读厚了,而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也正追求着目标,勇往直前不是吗?
篇二:读《宋诗选注》有感
读《宋诗选注》有感
三联书店出了一套钱钟书先生的全集,包括《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宋诗选注》等等。宋诗是被大多数人遗忘的珍宝,由于唐诗太过壮伟绚烂,宋词亦太过绮丽清婉,以致宋诗在夹缝中幽幽开放,单独叹息。宋代理学之风尤胜,侵入了诗歌领域,故而宋代文人大多以理入诗,诸如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类,自然不如唐诗天马行空、恣意潇洒,而显得死板枯燥;宋词却是宋代文人留给自己的一方私人天地,写一己理想写美人初醒,鲜亮又生动;因此唐诗宋词的日月之光将宋诗的点点星辉遮盖住了。
钱钟书先生之博学,世人之所共知,一部一百三十万字的《管锥编》,堪称国学大典;随任凭便写一写小说,便是一部《围城》这样的上佳之作;钱钟书先生会将目光投到宋诗上,想必这些宋诗应有非凡之处。
坦白地说,要读懂书中每一首宋诗,且明白其非凡之处,是特别困难的。就像一个人年轻时不爱看杜诗,经过岁月的历练才会渐渐读懂杜甫一样。年轻人总是喜爱否认,喜爱摧毁不美妙的事物然后重建一个崭新的光滑的宫殿。千帆过尽之后,年轻人成长了,才会明白将不美妙的事物毁灭殆尽非但耗力,且耗时过久,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正如我们在路上看到垃圾,如果不去捡起来,城市未必会脏到天怒人怨的地步;但是走两步过去捡起来,城市至少会洁净一点点,尽管是很微缺乏道的一点。所以读《宋诗选注》,亦应抱着读《管锥编》的心情,知道自己会看不懂,但是能读懂一点就算一点,总比一点都不读要好许多。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