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之乡——山西省
教学目标
1、 了解山西省的地理位置。
2、 了解山西省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农业区及主要农作物。
3、 熟悉山西的煤炭的储量、运输及分布。
4、 了解山西名胜古迹、灿烂文化。
教学重点
山西的煤炭资源。
张北高原,地势呈阶梯状逐渐升起,平地跨度已达1,000米。从再大范围衡量,也可将其看作是从华北大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强调指明这一地势特征,不难看出,山西省正巧处在纬度地带递变与垂直地带递变在顺向上的叠加,从而加强了自然景观的演替变化,使省境内自然地带的跨幅大为缩短。若以年平均气温这项指标对照,华北平原从南到北是14-10℃,山西省则是13-5℃.同纬度(35°n多)的运城与新乡,小麦开镰时间前后差不多:另一同纬度(38°n)的太原与石家庄,前者约推后一个月:而还有一个同纬度(40°n)的大同与北京,则要推后一个半月。
山西山地高耸,按地质力学构造体系,东部山地属华夏体系和新华夏体系控制山体走向多呈北东向及北北东向;西部山地为祁吕贺大山字型东翼,走向南北向蚌北东向。这样的山势,恰与夏季东南季风的来向相垂直,或成斜交,形成天然屏障,阻挡着潮湿气团不易向内陆伸入省境东部山地、晋东南高原和西部山地,地势抬升,迎风玻降水较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
600毫米以上;个别山区如五台山、中条山东段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以上,芦芽山、关帝山亦达700毫米,气候颇为湿润。而背风面的中部盆地区和晋西、晋西北丘陵,年降水量只有400-500毫米。出省境再向西北,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河套等地,年降水量仅及200毫米左右。这都是山西地势阻拦东南季风所使然。在冬季,强大的大陆干冷气团,来势凶猛,长驱直入山西地势又难以沮隔,降温早,降温幅度大:海拔高起,气温低,冬季时间长。
所谓山结,即不同走向的山脉相交汇,从而扭结在一处,山结点一般海拔比较高。山西山地多,脉络一般较清晰,但走向不一。乐部相互平行的长城山、六梭山、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岳山、中条山等山脉都呈北东向,但均受北北东向转南北向的行山脉所截,构成一些不太明显的山结。西部的吕梁山脉,由北北东转北东向继而转为南北向,山结点较多,省境内突出的山结有:六梭山(2,375米)、五台山东台顶(2,795)、黑驼山(2,147)、管滓山(2,603)、南阳山(2,831)、绵山(2,120)、高天山(1,820)、舜王坪(2,322)等对山结的认识,主要就形态而言,能便于把握局部地区的山势脉络,找出一定控制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质力学体系”的构造形迹在性质、级别、序次等方面的分析。
省境西面及南面,为黄河围绕,东面及东南面向华北平原陡斜。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而向省境外放射流出,山西河流属山地型,它们的长度较短、流域窄小、比降大、冲刷强、含纱量大;另一特点是季节性的河流多,其洪水期集中、枯水季节长及流量变率大。全省流域面积在4,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八条,它们是汾河、三川河、听水河、涑水河、沁河,桑干河、滤沦河、漳河。分属于黄河和海河两个水系,黄河流域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62%,海河流域占38%。分水岭大致从省境的西北向来南斜穿而过。从地表水源看,山西为全国严重缺水省区之一。除盆地区和宽谷地段能引用河水灌溉外,地表水大量疏出省境。水库数量不多,库容有限,且多受泥抄淤积。黄河干流流经省境公
乌金之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