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料的预处理
原料的预处理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原料中的水分含量,二是原料在
加入到尿液前的温度控制,三是原料的细度。
有研究者认为由于水分含量高可以直接降低尿素的结晶温度和黏度,会使造粒过程相对
简捷、通畅一些。其实不然,水分高有三大害处:首先,物料输送困,由于磷酸一铵和氯难
化钾具有很强的吸湿性,这 2 种原料中的水分质量分数往往高达 5%左右,在其输送过程中
会发生黏附现象,时间长了会结成硬块而导致设备故障;其次,水分高会加剧尿素同磷酸一
铵的负反应,使得氨损失增加和多磷酸盐的增加;第三,由于原料水分高,会直接导致成品
水分高。30℃时,尿素的临界相对湿度虽达 75%,但配有磷铵和钾肥后,其临界相对湿度
却只有 40%~50%,属于特别吸湿肥料,再加上本身的水分含量高,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
量。因此,在该工艺流程的开始就要去除原料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分数控制在 1%左右。另
外,为了防止过冷的原料加入到尿素熔融液中瞬间激冷而造成局部尿素结晶,磷酸一铵、氯
化钾和辅料在进混合器前必须进行预热,这样可以在加热原料的同时去除水分。既要控制含
水量,也要避免温度过高,温度以 100~110℃为宜,因为超过 110℃时,磷酸一铵就会加
快分解速度而致使氨损失。
另外,原料的细度应控制为 ~,因为过大的颗粒会堵塞喷头,而过细的颗粒
又会增加其混合难度。
造粒
造粒是整个高塔造粒生产尿基 N、P、K 复合肥生产工艺的核心。复合肥的造粒与尿素
的造粒有着很大的区别。 尿素是单一物料,结晶温度相对稳定,各项物化数据齐全,设计计
算理论也很完善。而复合肥由于 N、P、K 各养分变化大,很难取得如结晶温度、密度、黏
度、熵、焓等各项物化数据,因此在复合肥的造粒方面并没有严格的理论计算,都是比照尿
素生产而进行的概念性估算,包括造粒塔在内的一系列设备也都是采用概念性设计。造粒有
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重视:
(1)充分混合物料是流畅造粒的基础。这就要求所采用的设备的混合效率一定要高。
(2)严格控制物料温度。如前所述,由于并没有形成所谓的低共熔点化合物,物料的温度
就不能够控制得过低,这样会导致局部的尿液析出结晶而堵塞喷头。
(3)造粒用的造粒机和喷头都要经过改造才能适用于复合肥的造粒生产。尤其是喷头的结
构,其内部一定要带有防止物料分层和粘壁的特殊结构, 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喷头的喷
孔直径要比尿素用的喷头喷孔直径大,大部分直径尺寸选用 ~。
(4)由于复合肥的热焓值较尿素的要高,因此其结晶、冷却的速度较慢,相对于尿素而言,
它所需要的造粒塔高度要比尿素的高许多,即使造粒塔高度达到 100m,成品的温度也往往还在 60℃以上,还需要继续冷却;另外,由于复合肥的密度和颗粒直径比尿素大,它所需
要的造粒塔直径也比尿素的要大。
四、高塔造粒复合肥工艺的相关问题
熔体料浆的制备是该工艺的一个关键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磷酸一铵、氯化钾和填充料及返料等混合料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60—90℃。温度
过低在与尿液混合的过程中,会降低熔体料浆的温度、增大其黏性,进而导致其流动性差,
堵塞管道和造粒喷头。
其次,筛分后混合物料的细度要小于 毫米,以保证固液混合均匀,使固体物料在混
合后处于良好的悬浮状态。
另外,磷酸一铵的水分要≤%。水分过高,会导致熔体料浆流动性变差。水分过高,会
使混合物料在加热过程中发粘,影响加热器正常工作
高塔造粒复合肥优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