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名词解释〔1-15页〕
心理学指一个人表现的有关道德方面的言论、举止和行动。
道德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道德信念:指人对道德准则和规*确实信,并愿以它作为行动指南的意识倾向。
幼儿期:指儿童从三岁到六、七岁这一年龄阶段。〔幼儿园--幼儿期,入学以前--学前期〕
依恋:指幼儿对*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
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发育性学习障碍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显露的许多心理和语言功能开展的偏离,包括原始性缺陷和衍生性缺陷。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构造。
社会性认知: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开展相适应。
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
心理教育:指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安康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校心理辅导: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设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给学生以协助与效劳,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合理的生活目标,克制成长中的障碍,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个别辅导: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和需要为根底,用尊重、接纳和理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开展成为心理安康。
聆听法:即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方法。
松弛法: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的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
系统脱敏法: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逐渐适应*种过敏反响的刺激源。
分题计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一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计论成争辨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方式获得渗透性心理教育,促进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知觉的根本特征?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快乐学习: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班集体良好心理气氛:指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认知态度,意志品质,行为特征,情感倾向的综合反映。
心理学的任务:根本任务是:1、描述:心理事实2、提醒心理规律3、指导实践活动。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1〕、掌握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并指导学生的心理保健。3〕、掌握心理学原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记忆的根本过程?识记、保持、再现
-
. z.
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意志行动及特征分析?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意志行动〔受意识支配、表现意志的行动〕,即意志的外部表现特点:1〕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与史服困难相互联系。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是什么?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提高复习自觉性。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3〕得忆术,提高记忆效果。
感觉的心理规律?1〕感觉适应2〕感觉比照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4〕联觉
个性的特征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一般性、独特性、社会性、生物性等特征。
影响个性形成与开展的因素?1〕生物因素〔物质根底〕2〕环境因素〔决定作用〕3〕实践活动4〕自我教育.
气质的特征?1〕气质的动力特征2〕气质是先天性的个性心理特征3〕气质的独特性4〕气质的稳定性、可变性。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开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
幼儿教育专业技术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