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研究》第四讲(2) 张爱玲研究(1)
主讲: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刘文菊******@hstc.
张爱玲
.htm
“张爱玲热”
第一次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
第二次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1995年张爱玲的去世更推动了热潮的高涨。
2007年李安导演《色·戒》再掀热浪
2009年《小团圆》面世的热潮
预热:2010英语自传小说《易经》《堕塔》出版
如何“看张”
通过5个不同文本立体“看张”:
1.《天才梦》
2.《对照记》
3.《小团圆》
4.《红楼梦魇》
5.《海上花》
如何“看张”
1.《天才梦》-自传体散文
《西风》征文,《天才梦(我的天才梦)》获名
誉奖第三名,刊登在1940年8月第48期。是张爱玲自己承认
的“处女作”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
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splendour”(光彩)、“melancholy”(忧郁),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
“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
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
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陈理慧“蚤子之患”与避世之谜:张爱玲的晚年生活,)
反映出性格、气质、个性、品味、爱好、梦想、缺陷
如何“看张”
2.《对照记》-图文对照式自传
张爱玲式的“拼图游戏”,展示生命的痕迹
生前最后一部著作《对照记――看老照相簿》
台湾皇冠出版社初版。展示了54张照片,都是与张爱玲关系
密切的亲友和她自己的,配合照片的介绍性文字,或简或
繁,极富表现力,可看作张爱玲简单而证据确凿的自传。
卷首语:三搬当一烧,我搬家的次数太多,平时也就“丢三落四”的,一累了精神涣散,越是怕丢的东西越是要丢。幸存的老照片就都收入全集内,藉此保存。
末尾:以上的照片收集在这里惟一的取舍标准怕不怕丢失,当然杂乱无章。附记也零乱散漫,但是也许在乱纹中可以依稀看得出一个自画像来。
然后时间加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繁弦急管转入急管哀弦,急景凋年倒已经遥遥在望。一连串的蒙太奇,下接淡出。
此书大有深意,照片的排列顺序也是很讲究的。大致用意有三:
对自己家世的追溯;
对亲友之爱的怀念;
对无可挽留的美丽人生的尽力挽留,留下入世的印迹。
如何“看张”
3.《小团圆》-自传体小说?
1976年完成,曾授意销毁。2009年“被出版”。
“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主要人物:蕊秋、二叔、楚娣、云志、翠华;比比;绍之雍、燕山、汝狄;汤孤鹜、文姬、荀华;荒木、向璟、虞克潜;绯雯、瑶凤、秀男、小康、辛巧玉
开头与结尾惊人一致: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
盛九莉:“她是最不多愁善感的人,抵抗力很强。事实是只有她母亲与之雍给她受过罪。”
她从来不想要孩子,也许一部分原因也是觉得她如果有小孩,一定会对她坏,替她母亲报仇。
如何“看张”
夜晚她(盛九莉)在浴室灯下看见马桶里的男胎,在她惊恐的眼睛里足有十吋长,毕直的欹立在白磁壁与水中,肌肉上扶上一层淡淡的血水,为新刨的木头的淡橙色。凹处凝聚的鲜血勾划出它的轮廓来,线条分明,一双环眼大得不合比例,双睛突出,抿着翅膀,是从前站在门头上的木雕的鸟。
青山上红棕色的小木屋,映着碧蓝的天,阳光下满地树影摇晃著,有好几个小孩在松林中出没,都是她的。之雍出现了,微笑着把她往木屋里拉。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涩起来,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就在这时候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这样的梦只做过一次,考试的梦倒是常做,总是噩梦。
才子佳人说部中的男主角都中了状元,然后三妻四妾个个美貌和顺,心甘情愿同他一起生活,所以是“大团圆”。现在这部小说里的男主角是一个汉奸,最后躲了起来,个个同他好的女人都或被休,或困于情势,或揭穿了他的为人,都同他分了手,结果只有一阵风光,连“小团圆”都说不上。(宋淇信,1976年4月28日。)
如何“看张”
1968年之后的爱玲,开始用另一种形式与滚滚红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进入“禅定”的生存状态,直到1995年辞世,26年的时间里她都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也将琐碎的世事弃置不顾。当喧嚣归于安寂,繁华落入尘埃,在这个不被外人打扰的净土,她一边安静地等待着生命玫瑰的凋谢,一
女性文学第四讲张爱玲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