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 82
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规划报告
2015年4月
目录
第1章ﻩ规划背景 4
1.1ﻩ编写目的ﻩ4
1.2 参考文献ﻩ4
1.3ﻩ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形势ﻩ5
1。4 智慧校园的提出ﻩ6
1。5 智慧校园的机遇与挑战;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质量模型+软件工程+产品质量GB/-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计规划[2002]1172号》;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
《国家信息管理标准(讨论稿)》。
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形势
现阶段,经过国家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和政策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初步建设完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教育专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电子政务(电子校务)逐步推广;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然而在信息化应用理念、智能管理、推广普及方面仍停留在相对初级的阶段,基础设施有待普及和提高;教育资源尚需进一步丰富和有效整合及均衡分配,信息化成果的共享率较低,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有待整合,同时如何缩短城乡间教育水平的差距等问题也有待解决,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未能到达人们的预期。
6 / 101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的原因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在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管理体制有待完善,规章制度有待健全;
缺乏市/区级的整体建设规划和目标,各部门、学校信息系统分散独立建设运行;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及数据交换准则;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
缺乏统一的应用架构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数据无法实时提取、缺乏对业务数据的再分析;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推动实际教学工作的作用不显著;
教育资源的分配比例失衡,学校缺乏常态校本资源建设和积累;
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和分布不均衡;
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本质,,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就必须以创新求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增强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思想观念、技术水平上不断创新,推动教育信息化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智慧校园的提出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度,无论从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学校组织中观层面,还是学衡多方关系、创新应用发展、、技术变革和知识爆炸的产物,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
智慧校园通过利用智能化技术(灵巧技术)构建智能化环境,让师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方法,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性、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施为能力的人才.
6 / 101
智慧校园是教育的一种过程,一种境界。在智慧校园中,教师应该是充满教育智慧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管理应该是智慧的管理,智慧校园的真谛是给予学生以智慧, 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不是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而是更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学生生命的智慧。
智慧校园是一种最直接的、帮助人们建立完整体系的教育方式,其教育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
智慧校园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塑造和选择,以最终实现对人类的共善(对个人、他人、社会的助益)。
智慧校园就是通过一系列直指人心、直指本源的智慧修炼帮助程序,对学员予以开启、诱导、教化;帮助学员排除干扰,放下包袱,开放心态,开阔思维;回归本性,回归本自具足的智慧;引爆激情,开发脑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
智慧校园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
智慧校园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而
智慧校园信息化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