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技“魔洞”
刘泓毅 摄影王首然
如果把美国1500多家生命科技公司合成一个企业,35年来从未赚过钱,但是每年仍然有数亿美元注入到这个领域。生命科技到底是“金矿”还是“魔洞”?
对于时下众多的投资家来说,最火专业人士来说,医疗外包可能比较复杂。实际上医疗外包就是利用最有效的资源来做生命科技领域的各种项目,包括药的研发、生产等等。比如说,海外公司在研制新药的过程中,可以把一部分临床试验拿到中国来做,然后把相关试验结果和海外企业来分享。这就是所谓的CRO(全球合同研发外包),即通过合同的形式向制药企业提供新药临床研究的服务。在四年前我就提出了一个“连接两边”的理念,就是把西方的技术带到中国,然后利用中国低廉的成本优势来研发新的药品,这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CRO对中国制药企业的意义不仅仅限于研发新药,还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通向国际市场的桥梁。
《投资与合作》:在整个生命科技领域里,你最看好怎样的商业模式?
王健:商业模式这个词汇应用很广泛,每个公司各不相同,西方大的医药企业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把不同时期研发的新药嫁接出去,避免风险和降低成本。比如说医药外包,全球最大的外包企业昆泰制药,就和很多国家的企业有外包合作,它也是我们博乐基金的一个LP。这个商业模式就像IT行业的戴尔电脑一样,自己不生产,只控制品牌和设计,制造放到全球各地来完成。这也是整个行业的趋势,使得企业在经营上更加灵活和有效。作为企业只需要控制核心就可以了,核心就是药的权利。
《投资与合作》:如果中国的医药企业都去给国外做外包服务,是否意味着要放弃中国自主研发的领域?那么中国的医药将如何打开世界市场?
王健:目前中国生命科技行业相对还比较滞后,所以我认为在现阶段中国企业没有太多别的选择,首先是利用中国低廉的研发能力,与海外大的企业合作外包,和对方做交易,提供低廉的服务,取得研发中问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可以学会如何做,然后我们再要求更多的权力,甚至研发自己的新药。首先是要学习,然后才能独立工作。
钟情三大领域
《投资与合作》:美国博乐投资集团主要投资哪些领域,以及投资哪个阶段的企业?
王健:博乐在西方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创业投资公司,管理着一批数额超过7,5亿美元的创业投资基金,在全球大概投资了61家生命科学类的创业企业,其中已先后有11家公司在美国NASDAQ和欧洲的股票市场上市,另有11家公司通过被兼并收购的形式退出。在博乐集团现持有的投资公司内,有十家左右的公司正筹划在美国的NASDAQ上市或正在跟其他公司商讨兼并收购的可能性。与相同时期开始运作的美国风险投资基金的业绩进行比较,博乐生物工程基金和博乐全球生命科技基金(Ⅱ)均名列前茅,其年回报率比最好的25%的基金的平均回报率高出十几个百分点。我们会对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的项目进行投资。
我们平均每个案子,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规模大概是2000万美元左右,我这里指的2000万不是一次投资的结果,而是在一家公司投资几轮可能共计会达到的数目。我们基金中的LP都是来自全球大企业,其中有昆泰、拜尔、奥林巴斯、三菱、宝洁、联合利华等等。
《投资与合作》:生命科学这个领域实在是太广泛了,博乐投资在中国会关注哪些领域?
王健:中国
生命科技“魔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