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不只萌萌哒
张瑞自己都记不清她是第几次修改这款APP了,自从一年前接了庄颖的项目,她大部分生活和工作重心都转移到这项工作中。转眼一年过去,虽然她认为,现在开发出来的产品已经比较成熟,但到底还要再调整多少次才能满足庄颖的严苛种生活方式啊!还有这衣服穿得都不对!”
2022年,庄颖从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社会文化专业硕士毕业,当时她的大多数同学都进了外企,而当她向别人提及自己要去故宫工作的时候,对方第一反应往往是:你一个学英语的毕业生去故宫那种地方能干什么?庄颖告诉《博客天下》,参加故宫面试当天,她走进西华门的一刹那,就闻到了百年古建筑特有的味道,“那一刻我就认定了故宫是我最向往的工作。”
刚进宫的时候,庄颖只有25岁。她的主要工作是故宫网站的英文编辑,每天的工作任务是要把故宫的藏品说明等资料翻译成英文,同时还负责故宫的一些外事接待工作。
庄颖工作上的变化发生在2022年前后。当时,她所在的故宫资料信息部数字展示一组的年轻人们一面自己玩APP,一面开始考虑是不是也要到这个新鲜的平台上来做故宫的形象推广和观众服务。庄颖发现,大多数的年轻人根本不会到故宫网站上去浏览,他们更习惯使用手机来了解这个世界,所以“用户在哪儿,我们就去哪儿”。
俘获新用户的心只是故宫里的年轻人决定做新媒体的部分原因,更深层次的动力是他们渴望还原故宫作为“博物馆的本质”。 已经在故宫工作12年的于壮有他自己对故宫的观察:“很多游客来到故宫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古代建筑,逛逛御花园,瞧瞧皇帝主政和睡觉的地方,很快就出去了。他们很少会关注到深宫里还珍藏有稀世珍宝。”
据故宫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故宫收藏了现有藏品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尽管现在这座由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修建的宫殿每年都会开放很多线下的常设展览和特殊主题展览,但与故宫馆藏总量相比,能够在线下展出的藏品显得微不足道。此外,故宫收藏的很多珍贵文物需要在特殊环境下保存,普通观众并不容易一睹真容。
一个例证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代《清明上河图》,它每展出一次后,就要“睡三年”。故宫制定这项规定的理由是“纸寿千年”,意思是纸张的寿命有限,即便每次展览保护工作做得再好,纸张每次展开也都是会有摩擦的,为了不被疲劳地使用,必须在每次展出之后让这些名画充分地休息。据媒体报道,2022年上海世博会时就因为《清明上河图》没“睡”够,故宫没给这个“面子”。
于是,于壮设想,或许开发移动应用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线下产品展览的难处。 初尝甜头
2022年1月初,故宫来了新院长单霁翔。这位新来的院长开始大刀阔斧地对故宫进行改革,这项复杂的改革计划细致到包括屋顶上不能有草、地面不能有垃圾这种小事。这位新来的院长对故宫新媒体团队提出的要求是:“故宫博物院要向世界四大博物馆看齐”。(世界四大博物馆分别是: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在新院长的支持下,资料信息部数字展示一组的年轻人决定开发故宫的新媒体产品。此后,他们灵机一动的想法逐步形成一份严谨、成熟的文字提案,并向上层层汇报。故宫博物院的主管领导给这群年轻人做新媒体的意见是,“支持,但要谨慎行事”。
2022年开始负责故宫第一款APP项目时,庄颖刚来故宫不到4年。她报给领导的APP初步方案是从“小切口”入手,即一款APP就深入表现故宫的一件藏品。
2022年,当时国内已经有一些博物馆尝试过开发类似的移动应用产品。因此庄颖给张瑞提的要求是,一定要比别的博物馆做得更好。“最大的压力来源于人家已经有了,你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故宫在博物馆界的地位,在它的数字化表现这块也是应该有所体现的。‘故宫出品’是一个品牌,这个品牌下边的东西要对得起这四个字。”庄颖说。
初战告捷,故宫新媒体团队里的年轻人又陆续研发了多款涉及藏品展示和儿童益智教育的APP,包括《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等。故宫出品的系列APP也被用户和媒体打上了“良心之作”的标签。
2022
故宫不只萌萌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