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7级预防医学卫生化学知识点
卫生化学:是应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中与健康相关的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系统误差----误差的主要来源
指由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的、经常性的因素而引起的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特点:重现性、单向性、恒定性、可测性
分类:1.、方法误差: 溶解损失、终点误差-用其他方法校正
2、仪器误差: 刻度不准、砝码磨损-校准
3、试剂误差: 不纯-空白实验、对照试验
4、操作误差: 刻度观察、颜色判断
随机误差:指由分析过程中一系列有关因素微小的随机波动而引起的误差,又称偶然误差。
特点:双向性、不可测性、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减免方法: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降低。
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准确度的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表示。E = x - xT
2、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r表示。Er =E/xT = x - xT /xT×100%
Eg: g g, g g,则两者称量的绝对误差分别为:
(-) g = - g
(-) g = - g
两者称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0%=-% -\*100%=-
绝对误差相等,相对误差并不一定相同。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1绝对偏差(di) :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差
2平均偏差d:各偏差值的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单次测定的平均偏差,又称算术平均偏差。
3相对平均偏差(dr):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4标准偏差(s)有限次测定时,标准偏差称为样本标准差,以 s 表示
5相对标准偏差:
6标准偏差比平均偏差能更正确、更灵敏地反映测定值的精密度,能更好地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高。
2、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就高。
普朗克(Planch)公式:
分子光谱:在辐射能的作用下,因分子内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产生机理:ΔE分= Δ Ee + Δ Ev + Δ Er
【Ee---电子绕原子核做相对运动,产生的动能Ev---原子在其平衡位点做相对振动,产生的振动能Er---分子绕其轴心传动,产生的转动能】
特征:带状谱当存在转动能级的变化时,相邻谱线间的距离很小,仪器分辨率不高时,便得到一个很宽的谱带。
原子光谱的机理:ΔE原= Δ Ee 特征:线状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区的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分析方法。
一般所指的UV-Vis的测量波长在(200nm-800nm)。
吸收光谱:将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浓度一定的待测物质溶液,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作图,又称吸收曲线。
特征: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
跃迁类型
σ→σ*
n→σ*
π→π
n→π*
ΔΕ
最大
大
小
最小
λmax
真空紫外
大部分真空紫外
近紫外
近紫外、可见
分子类型
饱和烃
杂原子饱和烃
共轭烯烃、芳香化合物
杂原子不饱和烃、杂环化合物
举例
乙烷lmax=135nm
乙醇
lmax=185nm
1、3丁二烯
lmax=217nm
丙酮
lmax=275nm
应用
溶剂
溶剂
被测物质
被测物质
生色团: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常为含n →π*和π→π*跃迁的化合物。(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㆔N等不饱和基团。)
助色团:有一些基团,本身并不产生吸收峰,但与生色团共存于同一分子时,可引起吸收峰的位移和吸收强度的改变,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
透光度:为透过光的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用T表示:即 T= It/I0ⅹ100%
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A = kcl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多组分混合体系中,如果各组分分子之间不存在离解、聚合、化学反应等
卫生化学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