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理想国读书笔记1500(共7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篇一:?理想
读?理想国? 对话plato
伯罗奔尼撒战争,遍地兵燹,雅典城邦衰落,疫疠流行,那一位系知名门的伟人,深思自省,于是,有了?理想国?,从此,西方有了一颗堪与?圣经?争辉的明星,震古烁今。
他借苏格拉底之口,以的;是“善〞就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正义的。苏老使用排除法,先在理想国中找到了前三种,那么剩下的就是正义了。虽说有点牵强,但是苏老却得出了一个几乎完美的正义的定义:每个人必须在国家中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预别人的事。
苏老逐一驳斥了正义是欠债还钱、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不正义的人过得比正义的人快活得多等观点,反复强调正义者是快乐的、幸福的。
〔二〕哲学王
?理想国?的核心是正义,全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
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拯救城邦与人民,哲学王的贵族政制优越于荣誉政制〔对应争强好胜,贪图荣誉的人〕、寡头政制〔对应爱财之人〕、民主政制〔对应民主分子〕、僭主政制〔祸患最大的政制〕,而且后面四种政体一种比一种坏。
因为在理想国中,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因此有些人借此批评柏拉图,认为其是专制者的代言人。其实他们根本没有理解哲学王的概念。哲学王接受最严格的教育,依次为数学、几何学、立体几何、天文学、和音,最后是最重要的辩证法。哲学王勇于追求智慧、正义和蔼,他们是最聪明、最高尚的人;普通人如果没有接受这样的教育,就会让内心的欲望胜过自己的理性,这样的人治国是万万不可的。
〔三〕洞穴人假设
假定有一些囚徒从小被束缚在一个洞穴里,面朝着洞壁。洞外有一堆火,在洞壁上映照出来往木偶的影子;那些囚徒一定会以为这些影子就是客观的存在。可是如果有一天,其中的一个囚徒被一种强制力量解开束缚朝洞口望去,他会惊讶地发现那些所谓的“实物〞不过是外面木偶的影子。当他极不情愿地被那一种神秘力量拽出洞穴时,他还会渐渐发现所谓的木偶这些实物也不过是太阳的影子。到那时,他就不会在满足于洞穴里与其他囚徒“快乐〞的生活;他会返回洞穴试图解放其他的囚徒。
在柏拉图看来,这个世界分为可见世界〔现象世界〕和可知世界〔理念世界〕,在这个寓言中,洞内世界就比喻现象世界,洞外世界就比喻理念世界。洞壁上的影像、木偶、火光、太阳和太阳下的玩物分别喻指幻象、事物、善、至善和万有的理念。这是一个宏大的哲学体系。
三、我的感想
柏拉图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其思想必然带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性。对于?理想国?中一些错误的观点,我们不可求全责备。但是,柏拉图的许多深邃的洞见,不容否认。柏拉图皓首穷经,苦心孤诣,留给后人以?理想国?这一人类智慧的成果。后代见仁见智,存乎其人,毁之誉之,各求其安。
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不同,柏拉图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我们暂且不谈谁对谁错,本来追求真理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柏拉图认为,世界有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之分。可见世界的事物都是暂时的,只有可知世界的事物才是永恒的、客观存在的。在可见世界里,太阳居于最高地位,太阳下的万物不过是太阳的影像;同样,可知世界里,善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事物不过是善的影像。在“日喻〞中,柏拉图指出:“太阳跟视觉与可见事物的关系,正好似可知世界里善本身与理智和可知事物的关系一样。
那么,洞穴人假设对今天的我们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最开始时都是那些被束缚在洞穴的囚徒,年复一年面对着洞壁,无法转头,天真地以为洞壁上的影子就是真实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某种强制性力量解开了我们的束缚,迫使我们转头,我们才发现这些“真实的存在〞不过是虚幻的影像。这种强制性力量,就是教育。
反观现代深受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影响的教育,远远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我们的教育还在教导学子求真求善吗?还在教导学生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吗?什么真理呀、至善呀,早已被那些“教育家〞扔进了废纸篓,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实用技术,不再关心灵魂的开展。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第三种人,不配享有政治权力。
教育在柏拉图的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本身具有一种强制性的力量。习惯于洞穴生活的囚徒当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安乐窝,只有强迫他出来。我们的教育不能屈从于世俗的压力,不能把标准降到世俗的水平。
有些人始终对强迫反感,我认为强迫有正义的强迫也有非正义的强迫。类似君主专制的强迫是非正义的强迫,教育对人们向善的强迫是正义的强迫。
我们今天的中国教育,真令人不胜悲哀。外表上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有思想品德课,外表上我们始终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30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压倒一切,学校做的

理想国读书笔记1500(共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16581885
  • 文件大小73 KB
  • 时间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