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编号:
速度知觉(有无反馈)
专业年级:应用心理2012级
实验组别:
实验者:李德輝**********
其他成员:
.
实验时间
2
摘要本实实验编号:
速度知觉(有无反馈)
专业年级:应用心理2012级
实验组别:
实验者:李德輝**********
其他成员:
.
实验时间
2
摘要本实验采用极限法测定不同频率时人的听觉阈限。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男学生一名。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极限法实验的设计与流程,极限法的误差来源以及在试验中如何控制误差;并在实验中分析了解了不同频率的听觉阈限不同,中频的听觉阈限最低。
关键词
极限法听觉阈限不同频率
引言
作为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的极限法是一种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极限法一般交替的使用渐增和渐减序列,这样既能抵消习惯误差,又能抵消期待误差。
声音响度与声波的振幅相对应,音高则是与声波的频率相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性的。对不同频率的纯音进行听觉阈限的测定可以揭示这种对应关系,而且也是一切与听觉有关的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熟悉极限法的应用;并了解纯音听觉阈限与不同频率的关系。
研究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男学生一名
EP304A听觉仪
(1)被试面对仪器背面坐下,戴上耳机。主试使用仪器提供声音刺激。声音刺激的呈现是渐增或渐减的。被试分别报告听到声音和听不到声音。
(2)实验时主试使用200、400、1000、2000、4000、8000(Hz/s)六种频率作为刺激。每种频率都交替进行递增、递减各4个系列的测试。每次改变的分贝幅度都要相同。两个序列都从远高于或低于听觉阈限的声音强度开始改变分贝,直到被试刚刚听到声音为止。记下此时的衰减分贝值。两个序列都必须随机改变每次测试的起始点。
结果
被试各频率的平均听觉阈限值见下表
3
频率(Hz/s)
200
400
1000
2000
4000
8000
平均(dB)
由上表可得知在200Hz/s时平均听觉阈限明显高于其他,而在8000Hz/s时则低。而在其他频率时数据偶有波动,但整体有频率越高,被试的平均听觉阈限越低的趋势。
讨论
因为被试预先知道声音刺激的类型,并且知道声音刺激一定会出现,所以这容易产生两种误差:一种是被试提前报告的期望误差;另一种是被试坚持报告的习惯误差。而随机改变相继系列的起始点可以避免这种系统误差,克服定势的出现。
被试的练习对实验结果是很有影响的。在不同频率下声音刺激的形式也将改变,而如果
听觉阈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