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理论与礼貌原则
outline
面子理论的由来
早在1955 年,美国社会学家高夫曼(Goffman) 就根据中国人类学家胡先缙(1944)介绍到西方的面子观提出了“脸面工程”这一概念。
Goffman 认为,面子就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过采取言语行为而为自己获取正面的社会价值,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创造的自我形象”。他还提出,“脸面工程”是相互配合的,面子的维护和赋予取决于他人要想不丢面子的最佳方案就是不去伤害他人的面子。
Face-saving Theory
Brow & Levinson
British anthropologists
而将语言学礼貌真正引入并成为持久的语言学学术讨论的是英国人类学家——Brow & Levinson。在1978 年出版的《礼貌: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中,他们在Goffman 的理论基础上第一次“礼貌”、“面子”这些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
他们还提出面子理论有跨越不同文化的特点,“具有普遍性”。每个交际参与人都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重。消极面子是不希望被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的自由。根据Brown & Levinson 的理论,每一次谈话说话双方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会面临威胁,因此几乎所有言语行为都是面子威胁行为,而礼貌的会话功能就在于保护面子,削弱面子威胁行为的程度。
Positive face
Positive face: the positive consistent self-image that people have and want to be appreciated and approved of by at least some other people.
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和尊重。
Negative face
Negative face : the rights to territories, freedom of action and freedom from imposition; essentially the want that your actions be not impeded by others.
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或阻碍.
为了削弱潜在的面子威胁行为的程度,说话人可以采取两种礼貌策略:
积极礼貌策略是指说话人通过强调与听话人的共同性而减少言语行为的面子威胁程度。
消极礼貌策略是指说话人在言语行为方面尊重听话人行为的权利和自由,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积极礼貌策略
to Dialogue, President Carter. I was told that your birthday is on Octorber 1st, which also happens to be our National day.
(卡特谈中国村委会选举)
在这句话中主持人杨锐通过突出卡特的生日与中国国庆节是同一天这一共性,采取了积极积极礼貌策略来从侧面认可卡特同中国人民的关系,使得采访更容易进行。这样的策略顺应了交际语境和目的的需求。
语言学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