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总论心力衰竭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
2021/2/22
流行病学
1、三大死亡原因?
2、逐年增长趋势
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患心血管病。每年死于心血管病300万人,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缺乏,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
2021/2/22
少数:心肌收缩力正常→心排血量正常,但是异常增高的左心室充盈压→肺V回流受阻→肺循环淤血。常见于冠心病和高心病的早期或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称为舒张期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的区别:前者的概念更广泛,伴有临床病症的心功能不全称为心力衰竭;而有心功能不全者,不一定是心力衰竭。
*
2021/2/22
心力衰竭的类型
一、按心衰的部位
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
二、按病程
急性、慢性
三、按心衰特点
收缩性、舒张性
*
2021/2/22
心衰的主要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和疲惫,引起运动耐量受限
液体潴留,导致肺充血和肢体水肿
*
2021/2/22
一、慢性心力衰竭
*
2021/2/22
慢性心力衰竭又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在我国,引起慢性心衰的病因以冠心病居首位。
*
2021/2/22
中国成人患病率为 : %
估计中国心衰总人数约为 585万
男性 % ; 女性 %
北中国:%;南中国:%
城市人口:%;农村人口:%
在西方国家,心衰患病率在%-2%之间,美国有百万心衰患者,每年新增40-70万
心衰流行病学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31〔1):3-6
*
2021/2/22
[病因]根本病因
心力衰竭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障碍,或是心肌的舒缩功能不全
心肌的舒缩功能不全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
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最为常见〔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
〔2〕心肌炎和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
*
2021/2/22
2、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过重〔后负荷〕:高血压,AS,PS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
机理:为抑制增高的阻力,心室肌代偿性肥厚以保证射血量。持久的负荷过重,心肌必然发生构造和功能改变而终至失代偿,心脏排血量下降。
*
2021/2/22
〔2〕容量负荷过重〔前负荷〕: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AI、MI等〕;左、右心或动V分流性先心病〔ASD,VSD,PDA等〕;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慢性贫血、甲亢等〕。
机理:容量负荷增加早期,心室腔代偿性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尚能维持正常,但超过一定限度心肌构造和功能发生改变即出现失代偿表现。
*
2021/2/22
诱因
感染: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IE
心律失常:房颤最多见
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冲动、过于紧张等。
妊娠和分娩
血容量增加:钠盐摄入过多、输液、盐过多过快
环境、气候急剧变化
治疗不当:洋地黄用量缺乏、不恰当停用利尿剂。
高动力循环:严重贫血、甲亢
*
2021/2/22
病 理 生 理
原发性心肌损害
压力负荷过重
容量负荷过重
代偿机制
心输出量降低
心力衰竭
心功代偿
充分
不充分
Vicious circle
*
2021/2/22
病理生理
当根底心脏病损及心功能时,机体首先发生多种代偿机制,可使心功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在相对正常的程度,但这些代偿机制也均有其负性的效应,各种不同机制互相作用衍生出更多反响。
*
2021/2/22
1、代偿机制〔注意肌收缩力↓,为了保证正常的心排血量〕
〔1〕Frank-Starling机制
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使回心血量增多,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从而增加心排血量及进步心脏作功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即心室扩张,舒张末压力也增高,相应地心房压、V压也随之升高。
当V压升高到一定高度时,即出现肺的阻性充血或腔V系统充血。
在心力衰竭时,心功能曲线向右下偏移,当左心室舒张末压>18mmHg时,出现肺充血的病症和体征;假设心脏指数‹2〕时,出现低心排血量的病症和体征
*
2021/2/22
0
6
12
18
低排
充血
心脏指
cf总论心力衰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